今天根据彭博社最新的消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不想要这家机器人子公司了,他们正在考虑出售这个机器人业务,原因是这家公司在未来几年中不太可能生产出可上市销售的产品。
因来自于Alphabet内部人士的爆料,加上前者到现在都没出来辟谣,这个消息成真的可能性很大,但很多读者看到这家机器人要被抛弃的原因,都觉得缺!乏 ! 说 ! 服 !力。
不论是过去的谷歌还是现在的Alphabet,谷歌盈利能力的大头从来都是坚不可摧的搜索广告业务,谷歌眼镜、无人汽车,热气球、延长寿命的Calico这些玩意在公众看来,都是一直赔钱的好玩意儿。甚至刚刚走红的DeepMind,你也不能保准它在后面的几年就肯定能为谷歌带来多大的实际效益。
但这当中,偏偏波士顿动力却被无情的拧出来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雷锋网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让Alphabet不惜对一家具有本土军方背景的公司下手,它的问题绝非外界所想的不能盈利四字这么粉饰太平,作为Alphabet所购8家机器人中最强悍、最出名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Alphabet一定是想了又想后才决定放手的。
若不明白,请从3年前的邂逅算起。
仓储和军事两头都不靠
3年前,谷歌收购波士顿动力,让其剥离军方背景的本意就是想让它朝仓储或物流机器人发展,但是从两周前这位伢子视频中的表现来看,它健步如飞的本领比搬东西什么的强多了,在仓库搬东西也用得着搞个仿生双足的,这劈刺劈刺的液压成本比车轮式或履带式机器人贵多了,而且不见得效果更好。
于是有热心网友就认为谷歌出售波士顿动力是为了回避道德风险,但是,早前(2014年)美国军方就宣布决定“不采用其与谷歌子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合作研发的四脚机器狗,原因是机器狗的引擎声被嫌太吵”。请注意这里的时间是2014年,当时波士顿动力已经被谷歌收购,也就是说谷歌对于和不和军方合作这个事并不敏感,波士顿动力能不能达到军方要求才是问题。
而直到两周前的视频,Atlas的噪音依然挺大,换句话说,Atlas仍然是没能找到自己应该朝哪边靠的方向。
仿生机器人还是一个坑
若要追究造成上面问题的根源,则要找仿生机器人本身的问题了。不说国外,从国内目前都找不到一家正儿八经做多足仿生机器人的企业,你就能明白这个技术离实际应用有多远。
对此,哈工大智控研究室的沈俊楠之前和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一起研究过多足机器人的步态控制问题,他表示——
两周前Atlas里的步态控制技术到实用恐怕还得10年左右功夫。
而在今甲智能(做2B人形机器人、替身机器人)的陆永科眼里
仿生机器人还是太遥远,对于国内企业研制双足,我觉得这是很大一个坑,所以大家都不公开搞,而且相比谷歌的另一个项目无人驾驶,后者是可以看到清晰价值的,未来可以替换很多司机,但人形的价值比这个要远,用(人形机器人)去搬砖根本就没必要。
从把技术应用到商业上这个经验看,春晚上提供人形机器人的阿尔法周剑则表示——
按我以前的观点,人形机器人最终会进入家庭(应用),但在时间上还需要一点时间,同时要注意如何布局、如何把目前的技术应用到机智,把它商业化,两条路一起走路才是未来的方向。
有了上面两个主观原因打基础,你就不难明白下面这些客观原因产生的缘由了。
它和Alphabet的内部矛盾
机器人项目“Replicant”的核心问题在于,Boston Dynamics公司的高管不愿同谷歌加州的其他机器人工程师合作,也不愿意同丰田合作。而且这间公司也没有拿出短期内可以发布的产品。
渐渐地,Boston Dynamics与谷歌机器人项目团队其他成员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另外有个关键的节点,
去年12月,谷歌宣布将“Replicant”事业部整合进谷歌的高级研究部门Google X。在整合前后的一次全员闭门会议上,Google X的主管阿斯特·台勒尔(Astro Teller)对员工表示,如果机器人不能实际解决谷歌想要解决的问题,员工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不过,Boston Dynamics未被整合进Google X……
不进Google X就等于不属于创新部门,也不属于传统业务部分,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Alphabet就动了要单独出售波士顿动力的心。
2023-07-24 10:59
2023-07-24 10:59
2023-07-24 10:59
2023-07-24 10:01
2023-07-22 09:13
2023-07-22 09:10
2023-07-22 09:08
2023-07-21 10:11
2023-07-21 10:11
2023-07-21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