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月球
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探月一直是中国太空探索中最具人气的话题。此次披露的信息显示,不久前,“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了发射场合练,已按计划转入正样阶段研制。
“嫦娥五号”探测器堪称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2004年,中国开始了月球探测工程,按照“绕、落、回”三步实施,计划在2017年发射的“嫦娥五号”是集大成者,要完成“奔月—采样—返回地球”的目标。
“嫦娥四号”探测器要走的则是另一条不寻常的路——月球背面。这是一条“黑暗”的路途,由于潮汐锁定现象,月球背面无法被人类直接观测到,地月通信也很难开展。
据悉,为了“点亮”这条路,中国将在距离月球表面8万公里的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轨道上放置一颗中继卫星,它可以帮助在月球背面与地球建立通信联系。它将在“嫦娥四号”发射前半年进入预定位置。
目前,我们去月球的脚步已经走了多远?答案是一条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2015年9月,一个名为“小飞”的试验飞行器作为“探路者”,走完了这段征途。
2018年,“嫦娥四号”将飞向人类未知的“神秘地带”,圆中国人数千年对月球的想象,树立又一座人类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第三站:火星
如果说月球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那么火星探测则是行星际探测的开端。火星距离地球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目前,只有探测器才能抵达。
要去火星需要有强大的交通工具。此次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是大型两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也是中国目前研制的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太空交通工具,它还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火箭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
为了它,中国还在海南文昌新建了发射场。目前,“长征五号”已经完成和发射场系统的联合演练,预计今年下半年就要实现首飞。
人类何时才能踏上火星?长距离的飞行和变幻莫测的太空环境是最现实的困难和挑战。不过,跟众多科幻电影、小说里表现的那样,机器人或许是人类星际航行的好助手。
中国正在研制的太空机器人,既能搬运沉重的货物,也灵巧到可以穿针引线。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还在研究一种外骨骼机器人系统。据悉,它是一种可以像穿衣服一样穿在身体上的智能机器人,它可以帮助穿戴者适应各种极端环境,跑得更快、力气更大、耐力更强。
想象一下,你可以像好莱坞电影中的“钢铁侠”一样,漫步在火星表面。是不是有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第四站:宇宙的深处
除了火星,中国航天未来还要到木星、小行星带等,但是采用的技术将不可同日而语。
此次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自主研制的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LIPS-200)在2013年12月启动了首个地面长寿命1比1考核试验后,表现良好。截至2016年4月,已累计工作超过12000小时,已具备在轨工作15年以上的能力。
就像汽车性能取决于发动机,航天器的核心是推进系统,之前使用的都是化学燃料。离子电推进技术却是用喷出带电粒子或离子的新方式,不仅大幅减少了推进剂燃料,而且操控、定位和速度都大大提高。
由于它能够让航天器寿命更长、容量更大,这项技术一直是各国航天科技梦寐以求的尖端领域。中国的电推进技术将广泛应用在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多领域航天器上,向宇宙深处张开更轻、更快的“翅膀”。
中国火星车(资料图)到单项冠军企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有德国赫尔曼·西蒙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开展了专门研究,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还纷纷制定政策予以支持和引导。日本经济产业省2013年10月推出“百家全球高利基企业评选项目”,评选出100家在全球利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支持其提高知名度和开展海外业务,并通过对评选并表彰的全球高利基企业的经验加以整理和总结,作为其他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指南。
2025-08-11 09:45
2025-08-10 08:28
2025-08-08 14:26
2025-08-08 09:53
2025-08-05 15:10
2025-08-05 15:08
2025-08-05 15:01
2025-08-05 14:52
2025-08-05 14:50
2025-08-05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