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胜利,比的不是强悍也不是智谋,而是坚韧,比的是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以后,依然还活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一拖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那些最艰难的岁月里,几乎没有人相信,像一拖这样的国有企业能幸存下来。然而,一拖不仅没有被蓬勃生长的民营企业淹没,更没有被汹涌而来的跨国巨头吃掉,它依然挺立着。
现在,一拖不但活着,而且它似乎正在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这种活力不仅仅来自“忍辱负重”后的能量释放,更多地来自经验的沉淀和在技术领域的实质性进步。
一向低调的赵剡水,日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的采访时,谈得最多的就是技术以及基于技术的核心能力。他不厌其烦地向记者解释着那些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术语。很显然,这个外表温和且有着书卷气息的董事长,对于一拖的未来充满了自信。
就一拖集团来说,与过去年代最不相同的一点是,他们从2008年正式进入国机集团。赵剡水说,国机集团为中国一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其核心能力得到显着提高,企业的发展平台比过去更大了。
其实,一拖人的自信更多的是基于越来越清晰的战略框架。
今年7月,通过一拖领导层两次集中封闭的“头脑风暴”式讨论和激辩,领导班子最终提出了“聚核铸强”的战略思路。概括起来,“聚核铸强”的内涵就是要聚集核心资源、聚力核心业务、聚焦核心市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化经营能力、人才强企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公司创新和运营能力;做强拖拉机、柴油机、机具核心业务,做强零部件黄金供应链体系,做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把中国一拖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
全面实施“聚核铸强”发展战略,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与方式转变的基本规律,是做强做优中国一拖的现实选择。
一以贯之的技术积累之路
业内有识之士普遍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否则将失去经济发展的活力。
而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不是十多年来盛行一时的“短、平、快”发展模式,因为它已经曝露出太多的“后遗症”。现在,该是那些真正具备强大技术实力、进行了多年技术积累的企业发力的时候了。
一拖所一以贯之的,也是这样一条默默无闻但潜力无限的技术积累之路,所以,一拖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实际上,赵剡水眼中的中国农机市场战略版图非常清晰,大致分为两个兵团,一是海外兵团,都是久经沙场的跨国大鳄,市场经验丰富,规模庞大,产品线丰富,具备成熟的供应链和销售体系;另一个就是以一拖为代表的国内兵团。
面对利益巨大、蓬勃发展的中国农机市场,海外兵团不再满足于仅在中国卖产品,虽然在此之前,他们是有保留的,先进产品投入有限,但是近几年,主要的跨国农机企业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建厂,设立研究中心,凭借先进技术和完善供应链不断扩展国内农机市场。
而国内企业所缺乏的,就是关键性的核心技术,这点几乎所有的国内企业和业内专家都知道,大家一直在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一拖始终坚信,要想争得和海外兵团同台竞技的机会,关键不在于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不在于贪大求全,而是通过不断的投入,实现技术创新和积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拖规模不够大、产品不够丰富的状况,赵剡水认为,“只要靠着自己的核心技术,使一拖的拖拉机、柴油机、农机具得到了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可,何愁规模不大、产品不全、企业不兴!”
大政方针已定,关键还在具体执行。
在一拖规划的具体战术中,拉动一拖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是以动力换挡拖拉机、电控柴油机和高效复合农机具为代表的三驾马车。
动力换挡敢与外企试比高
有“国产最先进拖拉机”之称的东方红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于去年9月在一拖的成功下线,对中国拖拉机的市场格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专家们普遍认为,动力换挡将成为未来拖拉机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现实中,拖拉机的工作状况比汽车更复杂,动力换挡的最大作用就是实现了快速和准确的自动和智能换挡,可以有效地提高拖拉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一拖对于动力换挡的执着绝不是心血来潮。
2007年,中国一拖开始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实施“PST项目”,历经3年时间,成功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动力换挡重型轮式拖拉机。今年3月,一拖成功收购法国一家动力换挡传动系工厂,成立一拖(法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赵剡水颇有感慨的说,如果没有前期的技术积累,一拖根本不敢并购这样一家拥有动力换挡全套先进技术的公司,因为就算拿到手了,也不一定消化得了。通过此次并购,一拖充分吸收了动力换挡方面的先进技术成果,把动力换挡的研发进程提前了一大步。
2023-02-15 09:47
2023-02-15 09:38
2023-02-15 09:35
2023-02-15 09:34
2023-02-15 09:33
2023-02-15 09:12
2023-02-14 14:20
2023-02-14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