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则在2014-2020年,每年从市财政中拨款5亿元,补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企业可申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直接资助,单一项目的最高资助上限是500万元,也可申请股权资助或贷款贴息,单一项目的资助上限是1500万元。
“除了提供各种优惠,企业进驻产业园,对企业品牌的宣传推广也是有帮助的,”王武亮说,机器人产业园会举办行业论坛,是机器人企业的宣传展示平台。
今年6月9日,天津机器人产业园组织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不过,王武亮指出,随着机器人行业的火热,近年动辄冠以“世界机器人峰会”、“国际机器人展览会”的活动越来越多,但真正有分量、有水平的峰会却不多。
都想做“老大”
2014年6月10日,机器人产业在中国迎来了发展史上最为“闪耀”的一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表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很快,这颗“明珠”的标签便充斥在各大媒体,也成为各地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项目的动力源泉。
2014年年初,中国政府相关部委开始着手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
今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也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中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
受到政策利好鼓动,机器人产业迅速成为最大热门,产业园遍地开花。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有三十多家机器人产业园(在建、筹建),相当于平均每个省份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江苏、广东、辽宁、河北等地有3家以上。
这些大小不一的机器人产业园,不约而同的将“最大”作为追求目标。哈尔滨和青岛表示,要建设“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园”,抚顺表示要建成“国内最大”,洛阳则准备建成“中原地区最大”。
产值规模是“最大”的体现之一。某些仅入驻两三家本土企业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宣称,产值规模在几十亿元、上百亿元不等。“这些产值都是虚的,”王武亮说,“天津做得算好的,但工业机器人的产值也就是两三千万元,那些还没建成投产、没有引进企业的产业园,哪里来的这么大产值?”
“天津是京津冀地区做得最好的。”王武亮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天津机器人产业园从2013年开始筹建,规划用地约100万平方米,目前已有赛佰特、天瑞博、纳恩博等21家企业进驻,大部分涉足工业机器人。这些企业以京津企业为主,今年初引进了韩国的都林机器人,也是园区内唯一一家外企。
OFweek工控网在2013年曾梳理过中国十大工业机器人产业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位列第一。
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于2012年挂牌,前身是顾村工业区。界面新闻记者走访时发现,如果不是园区入口一座四五米高、写有“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字样的蓝色雕塑提醒,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园。
沿着园区主干道富联路走进125个足球场大的园区,道路两边多是些与机器人并无太大关联的公司,航空、机械、化工,这些是在顾村工业区早期开发入驻的企业。该产业园希望通过打造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改变园区内杂乱的产业格局。
目前,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库卡)均已在上海投建了生产基地。发那科在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内拥有占地6万平方米的厂房,外墙喷涂着标志性的黄色,是整座产业园最现代化的建筑。
刘长勇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辽宁沈阳新松浑南智慧产业园算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齐全的机器人产业园”,占地25万平方米,产品包括智能装备、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军工机器人等。目前已有三个厂房投入使用,但研发中心内部还在装修。
不过,沈阳机器人产业园并不对外招商,仅仅作为新松的新厂址。新松是业内公认的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在2000年创立,以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新松的名字命名。2009年,新松登陆深圳市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为中国机器人第一股。
概念产业园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国内很多机器人产业园只是当地政府提出的概念,并不存在真实的园区。
在OFweek工控网梳理的“十大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名单中,河北唐山机器人产业园亦在其列。唐山市国家高新区科技局处长裴利云则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唐山并没有规划机器人产业园区,暂时也没有这个打算,“政府觉得这些机器人企业所分布的产业领域相对分散,没必要强行把他们聚集在一起。”
裴利云介绍说,目前唐山主要有几家本土自动化企业,包括唐山松下(日本松下与唐山开元的合资企业)、开元等。
唐山并没有引进外地机器人企业,因为“招商困难”,裴利云说。唐山的投资环境不好,缺乏人才,政府层面也没有出台机器人产业相关的扶持政策,对外地企业,尤其是国外企业没有吸引力。“就连松下、开元这两家本土企业也差点被其他地方挖去落户了。”裴利云透露说。
王武亮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天津也不止武清一家,据其所知,在滨海、北辰区还有两个机器人产业园,“也都只是概念,没有园区,”他说,“临港区也要新建一个。”
安徽省芜湖机器人产业园也在前述“十大产业园”榜单中。据《安徽日报》报道,该产业园规划5000亩(约合333万平方米)作为园区用地,总投资26.3亿元,6个重点项目已于2013年年底集中开工,涉及工业机器人整机项目及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精密减速机等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项目。进驻企业包括埃夫特、瑞祥工业、陀曼精机等。
但王武亮却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芜湖目前并不存在这样的园区。截至发稿,界面新闻记者未能联系到芜湖机器人产业园。
遭遇尴尬的还有成都。去年12月,四川省机器人产业联盟宣布,和成都市天府新区达成合作意向,计划2016年在天府新区打造四川省机器人产业园。将集合四川省机器人研究所、设计和研发企业、机械加工生产制造企业及高校,构建一条机器人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9月21日,成都市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经济发展局企业事务负责人孟庆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天府新区起步区(锦江生态带、中央商务区、成都科学城)的一期工程中,确实规划了一个区域用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不过,界面新闻记者向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局、投资服务局、科技与宣传局相关负责人求证时,得到的回复是,并没有命名为机器人产业园的区域,原先规划用地已被命名为“创新转化园”。
“成都已经不提机器人产业园了,”孟庆明解释称,“之前是在机器人行业热潮下提出的,但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论证,我们认为机器人产业园的范围太小了,单一的产业园发展局限了天府新区智能制造的定位。”他说。
不过,天府新区仍将以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部分,涵盖大数据、3D打印、软件开发、芯片研发等多个行业领域。
县城里的机器人产业园
在国内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大潮中,不仅有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有一些县也在积极参与。
江西省政府网站今年4月29日发布的一则消息显示,九江市星子县总投资10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预计项目一期12月底前可竣工投产。
该产业园的投资方为深圳市棕榈树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棕榈树)。界面新闻记者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检索发现,这家没有公司网站的企业,已被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以及“未按时提交2014年度报告”。
棕榈树在上述系统中的登记信息显示,成立于2012年2月,法定代表人黄子春,注册资金100万元,经营范围是智能机器人、智能玩具的技术开发、设计与销售,智能网络控制系统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设备的技术开发、销售等。
负责该项目前期土地施工的星子县鄱湖高新区办公室主任李润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项目前期施工已经完毕,但目前进展到哪一步,以及该项目是否还在继续,“并不清楚”。
界面新闻记者电话采访了负责该项目招商的星子县水利局局长左建峰(音),询问棕榈树为何选择星子县作为机器人产业园投资地,左建峰称自己“刚调到这个岗位”,具体招商未经其手。
在县里建机器人产业园的,还有河北省廊坊市的固安县和香河县。这两处产业园均由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幸福,600340.SH)投资兴建。
官网显示,香河机器人产业园规划面积646亩。园区主要发展机器人研发、零部件、本体、生产线集成等环节,为涉及各环节的机器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办公载体。
华夏幸福成立于1998年,官网介绍为产业新城运营商,在中国投建了120个主题产业园。4月18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已专门成立华夏幸福(香河)机器人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
2025-04-16 09:03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