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苗圩:开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新局面

2015-04-29 08:22 性质:转载 作者:工信微报 来源:工信微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4月27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会议暨成果展在京召开。本次展览旨在总结汇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明确...

  4月27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会议暨成果展在京召开。本次展览旨在总结汇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务实推进本质贯标,推广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展览为期一个月。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作了题为“坚持创新引领确保本质贯标努力开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新局面”的主题报告。会议由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主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殷明汉,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德成出席会议。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苗圩指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步伐。工信部成立以来,一直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立部之本,作为全系统的共同责任。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也是一项创新性、探索性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形成管理体系标准引领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2010年以来,工信部逐步形成了以管理体系标准引领两化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2013年《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作为首个两化融合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于今年初进入ISO国际标准立项程序。借鉴ISO9000等国际上通行的管理体系标准,组织制定并完成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4项基础标准的国家标准立项。

  二是健全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全社会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合力。组建了贯标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和联合工作组。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部署了502家企业贯标试点,开展了600余次宣贯培训会议,培训人员10万人次,200家企业通过评定,行业内谈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去年从近500家机构中选择了80家首批推荐的贯标咨询机构和10家评定机构,初步形成了推进贯标市场化的服务基础。搭建了网络化、协同化、在线化的工作平台。

  三是组织试点示范,不断激发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14年,工信部全面启动了贯标试点工作,从1500家企业中遴选了502家贯标试点企业,各地自行组织了200家企业开展省级贯标试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理念从技术导向向管理变革、组织优化、战略管控转变,发展目标从技术应用向能力提升转变,运营模式从传统的粗放型模式向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精细化模式转变,推进主体从信息化部门向全员参与转变,一批贯标试点企业在精益管理、风险管控、供应链协同、市场快速响应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已初步显现。

  四是完善服务体系,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的市场化、规范化。在制度建设上,出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明确了评定管理和监督方式,规定了评定机构、人员和流程的要求。在市场培育上,通过政策支持、供需对接、专题培训、对标引导等方式,支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服务机构和评定机构快速成长。在监督管理上,建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启动、体系建设、评定申请、审核复核等全流程在线监管体系。在评定采信上,评定结果已成为智能制造示范、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遴选,以及企业管理大奖评选的重要依据。部分企业已将评定结果作为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条件。

  管理体系贯标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

  苗圩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诸多方面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型特别明显,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把握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管理体系贯标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也是应对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