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民宿的门前都会有这样的指示灯:民宿01,民宿02……,民宿通常都是当地人的家,一般来游玩的旅客都住民宿,就像感觉到家了一样,大门都是古朴的,但是里面的陈设却是很
现代的,也很干净,这样的话更能体会乌镇人的生活。
蓝印花布大染坊。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江南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小而精细的花纹透出的是一种细致,蓝色衬出的是一种古朴。看雪白的布经过能工巧匠地改变成了美丽的蓝印花布,不得不感叹乌镇人的手巧,也许这种手艺只有在乌镇才看得到,因为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种文化的传承,这种风格,是属于乌镇的,是属于江南古镇的,因为只有在这里,穿着蓝印花布的衣裳,坐在河边看过往的乌蓬船,才是和谐。
昭明书院,这是西栅街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古迹,我们慕名而入。昭明书院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读书的地方,走入书院,一股古朴浓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书院坐北朝南,是半回廊二层硬山式古建筑群。主楼为图书馆。图书馆门内的走廊上展示了一些收藏的古旧牌匾,也有一些书画作品。图书馆出入口处有一个柜台,里面有两个年轻姑娘,她们负责借书登记等事宜。图书馆是开放式的,随便进,里边藏书还比较丰富,有人文社科、文化、文学、艺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图书和杂志,白天晚上皆开放,供游人和夜宿的旅客阅览。
古戏台。上演桐乡花鼓戏。戏台前的长廊里散坐着一些当地老人。他们依然悠然自得地在看着,这些在游人眼里是风景是奇趣的东西,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平常生活。他们之所以能如此安之若泰,想来半是天性,半是习惯。曾看某些闭塞地区的风光片,当地人对外人还是有着一份疏远和警惕的,对镜头也本能地回避,而乌镇的男女老少对此显然已是视而不见的淡然。
特色美食。转眼间中饭时间到了,工会给我们在通安客栈安排了丰盛的午餐。红烧羊肉、乌镇酱鸡、小龙虾、小螺丝以及各类时鲜蔬菜,大家津津有味的品尝着。
饭后,我们离开了西栅,在回程的路上,大家各自谈论着今天来乌镇自己的感想,有人说,周庄也好,西塘也罢,与西栅的清静优雅相比较,正如有句话所述“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来的这里,就像在一场梦里,走遍它的小街小巷,看遍它的小桥流水,仿佛成了一个西栅人,在梦一样的西栅,我们的梦醒不过来,不愿醒来。离开了,就算是梦醒吧。
虽然这次的旅游在时间上比较仓促,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工会和公司,能让我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出来领略这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次活动不仅增长了我们知识,开阔了眼界,更增进了我们同事间的友谊,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