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聚核铸强 中国一拖开启卓越之旅

2012-06-13 08:59 性质:转载 作者:一拖 来源:一拖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卓越之旅 不搞重工业,也许你不知道中国重工业大发展的光荣年代,即中国“一五”计划的156项工程,也许你不知道中国拖拉机的第一制造...

  卓越之旅 不搞重工业,也许你不知道中国重工业大发展的光荣年代,即中国“一五”计划的156项工程,也许你不知道中国拖拉机的第一制造企业——中国一拖
  但是说起“东方红”,相信很多人的脑海中会闪过很多精彩的记忆。在中国,如果从事经济领域的相关工作,“东方红”是一个令人仰望的名词。
  中国一拖,中国现代工业的一个不朽精典。东方红,中国重工业的一面旗帜。这就是中国一拖的骄傲!更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上一抹掩不去的光辉。
  中国一拖在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直至今天的大马力拖拉机批量制造、无可替代的重型动力换档……
  当历史沉淀成精典,当岁月被激情燃烧,所有的坚守、困难、努力、付出,甚至牺牲,都可能成为宝贵的经验。是历练,更是可求却不一定可得的财富。
  与时俱进与历史承载,退守与激进,摆在年届六旬的中国一拖面前的,似乎只有阅尽沧海桑田,历久弥新。任多少沉舟侧畔,千帆过后,几番磨砺,期许收获。
 
 
   有着“共和国农机行业长子”美誉的中国一拖,并不满足于其引领国内农机行业发展的地位。对自己,对中国的农机产业,这家在业内沉浮50多载,经风雨而弥坚的老牌国企,有着更多的打算。
  “老大哥”这一称号固然荣耀,但“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显然更具吸引力。
  收购法国公司,对全球市场进行战略性布局;首创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打破国外垄断格局;打造黄金产业链,开放整合研发资源,构建全球化价值链……一系列动作背后,是一拖对“做优做强”的不懈追求。
  如今,全力实施“聚核铸强”战略的中国一拖,已大步跨上了其意在全球的卓越之旅。
聚核铸强 打造核心竞争力
  了解农机产业的人都知道,一拖的历史,就是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史,而“东方红”,更是被视为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
  这家诞生于“一五”期间的我国第一家拖拉机企业,曾创造了奠基中国农机工业的辉煌,也曾经历过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岁月,但它始终挺立着,并在刀光剑影的农机市场上,历磨难而愈勇,再次迸发出了令业内惊叹的能量。
  “十一五”期间,一拖集团的营业收入由77亿元一跃而至147.6亿元,而多年来在技术上的经验积淀,在国内外市场的精心布局,及进入国机集团后获得的更大舞台等,更成就了一拖今日的勃发之势。
  以大轮拖整机产品技术为平台,以柴油机、变速箱、车桥、曲轴、覆盖件等为关键要素的大轮拖“黄金供应链”,使中国一拖实现了从整机技术平台到零部件的全面领先,不但具有国内最完整的拖拉机系列产品,其大轮拖还稳居国内市场头把交椅,而履带拖拉机更是在国内拥有接近百分之百的市场占有率。
  一拖自信,但不冲动。回首和前望,对于辉煌和发展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突破;创新要素需要持续支撑;基础管理需要较大提升等等——在前进的道路上,一拖并不轻松。
  “下一步的行业竞争将在机制上见分晓。”一拖董事长赵剡水的心里始终都绷着这根弦。
  在一拖看来,“十二五”时期既是其拖拉机等核心产品的重要升级期,又是重柴、农机具等新兴产品的加速发展期,还是国际化发展的全面提升期,更是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关键突破期。
  企业要发展,“强是根本”,“优是关键”,而机遇,从来都不偏爱那些目标不明且毫无准备的人。
  2011年,经过一拖领导层两次集中封闭的“头脑风暴”式讨论和激辩,以及一系列战略研讨会,一拖最终形成了企业“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即实施“聚核铸强”战略,推进“六大卓越工程”,加强“三大保障体系”,实现做强做优。
  赵剡水为中国工业报记者解读说,该战略内涵在于3个“聚”、4个“能力”、3个“做强”。即要聚集核心资源、聚力核心业务、聚焦核心市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化经营能力、人才强企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公司创新和运营能力;做强拖拉机、柴油机、农机具核心业务,做强零部件黄金供应链体系,做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把中国一拖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
  在高度竞争的农机市场上,一拖面对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农机巨头,他们从经营机制、产品技术到管控模式等各方面都武装到了牙齿,“一拖不聚核铸强,根本就没法跟他们竞争”。
  从“十五”期间“三分四层”阶段的摆脱困境,到“十一五”时期“一体两翼”阶段的走向百亿元,再至今日“聚核铸强”战略下的走向卓越,做强做优,一拖的战略框架非常清晰,既一脉相承又步步为营。
  “这是在全球市场的背景下,一拖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思维,”赵剡水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拖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机行业演变发展的规律,更是中国济发展战略转型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
擎技术之剑打响六大战役
  围绕“聚核铸强”战略,一拖打响了产品升级、研发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兴企、资本运作和精细化管理等六大战役,并建设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全球中高端产品竞争优势,努力把企业建设成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
  在始终保持与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国际知名研发机构合作,快速消化集成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近年来,该公司更是加快了技术升级的步伐,还有效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在主导产品关键技术上不断实现了新突破。
  2010年9月,有着“国产最先进拖拉机”之称的东方红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在一拖成功投产。这款产品不但打破了国外农机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格局,还搭建起了我国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升级换代的技术平台。
  而随着一拖(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基地的两个工厂正式投产,以及一拖工业园重型柴油机项目具备基本生产能力,一拖在向高端制造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黑龙江基地以大功率、中高端技术水平的轮式拖拉机及农机具为核心业务,是继一拖洛阳工业园、新疆基地后的又一个大型生产基地,是一拖为实现其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之目标而在市场布局上作出的重要战略调整。
  而该基地一建立,就为一拖的市场布局调整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去年黑龙江上百个规模千万元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采购项目中,一拖取得了120台20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订单,成为向该项目提供大马力拖拉机的惟一一家本土企业。
  2011年9月,东方红LX2204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在该基地下线。它不但丰富完善了东方红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的产品链,也标志着企业生产销售服务向终端市场延伸,显示了中国一拖打破“大型农机试验区”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决心和信心。
  “一拖这样的企业,靠打价格战、靠拼规模都不能完全取胜,最终还是得靠技术,只有技术领先,才有可能生存发展下去。”中国一拖副总工程师焦天民告诉记者。
  幸运的是,一拖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其“十二五”规划中,一拖对产品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如大轮拖,要逐步形成400马力以下啮合套、同步器、动力换挡等不同档次产品平台。
强力国际化 实现全球资源配置
  在“聚核铸强”的战略指引下,一拖还立足全球,加大了对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类资源的配置和整合。
  2011年3月,中国一拖成功收购意大利ARGO集团旗下的法国Mc鄄Cormick工厂,将之更名为一拖(法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农机工业收购世界级农机企业的第一例,也是中国一拖的第六家海外子公司。
  “国际化是必须的,若不主动,必将被边缘化。”赵剡水强调说,现在全球一盘棋,若固守本土,阵地必将被蚕食,因此一拖必须要强力进军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
  除了在国外建立了51家比较稳定且有一定终端竞争力的国外代理商外,一拖还在塞尔维亚、土耳其波兰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建立了组装厂、国际备配件服务中心等。
  而收购法国公司也是一拖围绕价值链环节在全球布局的一个重大举措。
  一拖(法国)公司具有成熟的传动系技术,“收购法国公司,使一拖在动力换挡技术上领先国内至少8~10年以上,”一拖股份公司总经理刘继国告诉记者,一拖藉此不但可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国内高端拖拉机市场份额,还能快速进入法国及欧洲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系列动力换挡产品。
  而一拖也将在三到五年内形成全系列的动力换挡拖拉机。此举不止对一拖未来支撑很大,在拖拉机民族品牌的技术提升上也有很大支持。
  未来三年内,中国一拖将在法国建成一拖欧洲生产制造基地,以及一拖欧洲研发中心和一拖欧洲区域营销管理中心。“现在看还是一个孤子,但将来一旦理顺,马上就会四通八达。”赵剡水胸有成竹。
  在强力国际化的同时,一拖也加强了对资本平台的打造。除了充分利用一拖H股(股票代码:0038)、财务公司、中非重工投资有限公司等资源,加强产品经营和资本运作的协调互动,一拖还启动了A股的回归,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第一家将在国内上市的农机制造企业,中国一拖的回归有着太多想像的空间。但毋庸置疑的是,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必将给其带来更大的融资平台,这对于要做强做优传统主业的一拖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
  “一句话,除了发展,我们别无选择。”此话颇有几分悲壮色彩。但也正是这份决绝,使得一拖的卓越之旅,让人充满了期待。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