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是世界上最大的叉车制造商之一。这几天,TCM的上海公司派出了采购经理,来到杭州冷拉型钢有限公司,专门考察这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就叉车专用的冷拉型钢的采购进行洽谈。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企业也有影响。以前,我们的工人一周要做足7天,现在一周至少要做6天。我们的产销形势还算平稳,不少客人找上门来要我们做产品。”杭州冷拉型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平说,他们应对经济“寒潮”的法宝是“按需生产”——只要客户在图纸上画得出样品,他们就能根据图纸做得出相应的产品。以往在时装行业出现的“高级定制”,在杭州冷拉型钢有限公司得以显现。正是这个“高级定制”,使这家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
今年研发新产品50余个
“只要你能画得出,我就能做得出。”这并非是周志平夸海口,他的底气来自于企业的实力。
虽然这家公司的厂房看起来不算现代化,但他们的发展前景却被业内外人士看好——公司今年被评为我区的第一批苗子型工业企业,在当前银行纷纷紧缩银根的时候,这家企业已经拿到了3000万元的银行授信。
人们看好的是这家企业的创新能力。“今年以来,我们研发的新产品有50多个,客户有什么需求,我们一般都能满足。”杭州冷拉型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胡范荣对记者说,他们企业能够生产出国内同行难以生产的产品,因此上门订购的客户比较多。
让胡范荣引以为傲的是他们今年为三峡发电机组提供鸽尾筋部件。同时,他们还为东方电气公司、上海电气公司、哈尔滨电气公司提供产品。
由于该公司有着技术支撑与保障,令国内竞争对手可望而不可及。
做制造业的“高级定制”商
早在十多年前,杭州冷拉型钢有限公司也遭遇过经济“寒潮”。那时,该公司主要以生产圆钢、方钢及六角钢等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你做我做大家都能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利润很薄。“十多年前,我们生产的产品都是普通产品,国家后来采取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企业日子比较难过,产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贱。”周志平说,因为企业日子难过,于是就想到要退出低水平竞争,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力度。
胡范荣就是周志平当时多次到上海引进的人才之一。胡范荣是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在上海冷拉型钢厂工作。与胡范荣一起来到这家公司的还有4名科技人才,他们的技术涵盖了冷拉型钢生产的各道工序。当时,该公司以此为契机,组建型钢研究所,成为萧山第一批组建研究机构的民企,至今也是全国同行业内惟一一家专业研究机构。
每年,公司都拿出好几百万元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胡范荣说,自从组建型钢研究所后,企业在10年里研发出了600多个新产品,大部分都是应客户的要求进行研发的。现在,有些企业甚至从网上慕名找他们,他们的产品甚至取代了进口的产品。
2023-10-13 08:56
2023-10-13 08:47
2023-10-13 08:42
2023-10-12 09:53
2023-10-11 10:38
2023-10-11 10:25
2023-10-11 10:19
2023-10-10 15:27
2023-10-10 13:35
2023-10-09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