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桥博会”上来了一群“智慧机器人”

2017-11-07 06:55 性质:转载 作者: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11月5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7中国(武汉)国际桥梁科技论坛暨桥梁产业博览会”上,首次亮相的“梁底检测机器人”,以及“...

  11月5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7中国(武汉)国际桥梁科技论坛暨桥梁产业博览会”上,首次亮相的“梁底检测机器人”,以及“缆索检测机器人”、“智慧桥梁巡检养护系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中国的桥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美丽,然而我们很少知道守候她们的幕后的“英雄”。借助这次展会,记者带你来了解一下“她们”。

  在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的展位,院长田启贤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随着桥梁保有量的急速增长,对新型检测技术及装备提出了迫切需求,未来将会需要更多的“机器人”上岗,来保证大桥的运行安全。

缆索智能检测“探索者”
  斜拉桥的缆索结构安全性一直是工程界的重点与难点。以前用人工检测时,需要在桥梁主塔顶安装卷扬机和滑轮,用载人吊篮拉上去进行检测。

缆索检测机器人“探索者Ⅳ”。

  2010年,桥科院开始动手研制这类智能机器人。目前已经更新到第四代,这是最新研制出的,填补了国内斜拉索全自动无损检测领域的空白。

  操控“探索者Ⅳ”的工程师伊建军告诉记者,该“机器人”能在爬行过程中对斜拉索表面的PE层进行检测,查找裂缝,还能通过脉冲电磁技术,如同B超般发现斜拉索内部的钢丝是否有锈蚀和断丝缺陷。斜拉索的一切数据,都可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梁底智能检测“变形金刚”
  展区内一个黄色的“变形金刚”,伸着长长的“脖子”,不时向往来的参观者点“头”致敬。

梁底检测机器人。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梁底自动检测机器人”。它“折叠”起来只有3.3米长、1.1米宽、1.3米高,经常“乘坐”一辆依维柯到各类桥梁上执行任务。

  它如同一个大型的“无线遥控玩具”,在技术人员的遥控下,“走”到需要的位置开始“变型”,它可以坚向延展5m、横向10m,把安装着5个高清摄像头的身躯伸到桥梁底面任何一个地方,对梁底外观图像进行全自动采集并分析,数据自动存储到云中心,对损伤智能识别。
  “这是我们对梁体智能检测的初探,目前我们正在研究,让这个机器人更加智能,可以自动检测桥体预应力管道、钢筋偏位、钢筋锈蚀的情况,甚至自动进行裂缝修补。”桥科院新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波向记者介绍这个“变形金刚”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慧桥梁监测新技术
  “桥梁的关键部位上,都布满了传感器,我们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各种受力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评估桥梁的健康状况。”桥科院健康监测中心主任叶仲韬在现场向记者介绍。

叶仲韬在介绍智慧桥梁监测新技术。

  武汉市今年正在启动“智慧桥梁”工程,将基本完成一期工程,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将分两年为武汉市三环线及以内42座中小桥梁“量身订做”长期健康监测系统,制订了13种监测和预警方案,搭建起武汉市“智慧桥梁”平台,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未来全市200余座城市桥梁都将纳入其中。

  这是一个城市桥梁群的智慧监测系统,这一系统未来还可以推广到其它城市。

  通过大数据分析,车辆超载、车流过大是当前引起桥梁发生病害的主因之一,如果控制过桥车辆的重量和数量,则可有效减少桥梁病害的发生。

  在本次搭建的“智慧桥梁”系统中,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对每个过往车辆的重量、速度、车型和图片等数据进行采集,通过系统自动分析得出超载车辆的特征,便于有关部门进行有针对性地管控,有效减少超载现象。

桥梁巡检直升机。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钟继卫介绍说:“声波、雷达、电磁、图像、激光等先进传感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应用于桥梁监测中,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桥梁监测的效率和效果”。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