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普遍认为,市场和技术是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的两个关键因素,机器人产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化瓶颈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此次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把突破核心技术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
技术上已有破解之策,而在市场方面又如何?有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机器人拥有量仅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国和德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从机器人密度(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上看,日本是339台,韩国是347台,德国是261台,而我国仅为10台。还有另外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及汽车零部件工业,占整个机器人市场的61%,金属制品业占8%。橡胶及塑料工业和电子电气行业分别占7%,食品工业占2%,其他工业占15%。
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应用情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空间广阔,尤其是在装备制造业。
2024-09-01 08:07
2022-09-13 10:13
2021-10-12 10:11
2021-08-28 10:43
2021-08-28 10:40
2021-08-28 10:33
2021-08-28 08:54
2021-08-28 08:54
2021-08-28 08:48
2021-08-27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