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华彤电气:十年“叉车梦”

2012-07-12 08:33 性质:转载 作者:大众日报 来源:大众日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与客户的信任一同而来的,还有逐年增长的订单,2011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9100余万元,实现利税1270万元。

  穿上“跑鞋”去比赛

  在华彤所在的昌邑市,纺织业自建国前一直到今天都是当地的第一大产业。

  昌邑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朱晓敏说,“90年代前,纺织业占到昌邑当地工业产值的90%以上,随着现在海洋化工、石化、机械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兴起,纺织业的比重逐渐降低,但仍旧占据本地工业产值的大头。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昌邑当地企业多以代加工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

  “没有品牌就没有没有话语权,就好比一场百米赛跑,我们穿着拖鞋,人家穿着跑鞋。”局长毕德清说。

  虽然所处的行业与纺织业不同,但华彤的主业却与昌邑的纺织业处在同样的尴尬位置:代工,依托大企业生存。

  “怎样才能有竞争力?无论是代工还是做自己的品牌,自主研发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才是我们中小企业的"跑鞋"。”王仁强说。

  自2001年开始,涉足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行业的华彤一方面打造自己的品牌,一方面加紧研发、积累经验,为制造电动叉车打下深厚的基础。

  此后的十年间,华彤连续获得几项发明专利,并研发出电动清扫车等多种电动车辆。

  这些新产品研发记录,书写着华彤的“品牌史”,从汽车发电机开始,华彤的转型之路每一步都离不开研发,而这些研发背后,是技术人员辛苦的一个个日日夜夜,是几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对一个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此大力度投入研发,需要常人没有的勇气。

  逐渐清晰的“叉车梦”

  2010年,王仁强和他的华彤开始组织研发电动叉车,次年研制成功并生产出样机,今年,“华彤”牌电动叉车将推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

  为了“华彤”牌叉车的诞生,王仁强蛰伏了十年,“十年间,华彤在巩固了自身电气基础的同时,还积累了机械加工基础,这给我们电动叉车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间,他把企业从单纯的生产线束、汽车电气,变成一个拥有各种电动车生产能力的“全能企业”,而这份转变,不仅是为了当年的那份判断,也为了今天的品牌成长。

  品牌塑造是一条艰苦的路,王仁强和他的“华彤”此刻刚站在这条路的起点上,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无法知道,但我们可以想象的是,既然曾经有过十年的坚守,未来的日子,这个“冷静的梦想家”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魏晓轩)来源大众日报)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