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叉网:近年国际市场在风云变幻的同时,中国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就中国市场而言,海斯特中国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应对?
梁总:经历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国本土叉车市场总量在2010年达到20万台,而2011年也呈现了20%的增长速度,达到24万台。其中20万台,也就是80%来自于低端的内燃车或是仓储车。整个市场中,外资品牌在剩余的37000台的份额中竞争。国内有超过130家生产厂家,而其中大多数生产的均为低端产品,其质量和售后服务相对欠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在赢得更多份额的驱动下,迫使国内制造商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销售;同时叉车售后配件到处可见,利润也很薄,因此,有些不负责任的制造商在叉车销售后也无法对客户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和支持。
我的感觉是,未来的五年,大多数本地制造商以目前的发展水平、又缺乏合理的利润来支撑业务营运,很难制造出高品质的叉车及提供高水准的服务,部分企业将慢慢在大浪淘沙中逐步退出市场。
海斯特中国着眼于长远,非常关注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我们认识到,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的战略部署包括以下几点:
生产、提供低成本、值得信赖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a. 柴油车占据了中国叉车的最大市场。不少制造企业生产柴油及电动叉车,然而质量标准和产品可靠性欠佳。海斯特上海工厂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我们的HDX(内燃柴油车)和JEX(电瓶叉车)的品质,以符合客户应用需求并提升产量。但即便是我们继续以节约成本的方式推进本地化进程,我们也坚持保证产品质量以达到客户期望的标准。
b. 通过中国本土研发仓储类叉车,比起原装进口车,我们大大的节省了成本同时又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及质量。这使得海斯特在保持一定利润的同时也赢得更多订单。
c. 引进第三大品牌Utilev来弥补市场多样化需求。
继续加大力度从国外引进性能卓越的车型来增加市场份额及获得盈利
2009年之后,中国市场对进口品牌的叉车需求量在增长。到2011年,进口叉车的销量为34000台、21%的增长率。随着更多的外资企业进驻中国以及国营企业业务的逐渐扩张,他们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中国政府的政策也倾向于鼓励进口,同时进口关税也会逐渐降低,这将会促使更多的进口叉车在中国销售。
2025-03-27 09:41
2025-03-13 14:44
2025-03-13 14:42
2025-03-12 15:55
2024-12-05 10:11
2024-12-01 09:02
2024-11-27 16:04
2024-11-14 10:05
2024-11-13 09:40
2024-07-04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