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叉车制造业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2012-03-05 10:11 性质:转载 作者:顾梓城 来源:宝骊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我自己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经济危机后现象”,也就是说有些现象如同病症一样,他不是一下子爆发出来的,会隐藏你的身体内部,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步显现,并日益严重。
  因此,我有时在思考国内企业发展的时候,认为国内企业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随机性较大、不会做详细认真的市场调查和认证、总是以眼前利润为根本,所以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就会盲然无措,大乱阵脚。

  三、国内某些厂家产品开发和销售模式的悄然变局
  近几天我们可以在中叉网看到一则消息:“中力叉车2012年1、2月份国内销售增长强劲。”其大意是,中力叉车高层也感到了并预计2012年外销形势不容乐观,有可能下滑,但是他们自去年开始就大力开发国内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绩。
  而且据CITA数据显示:2012年1月共销售机动工业车辆17,061台,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1.07%,相比2011年12月下降21.45%。其中内燃平衡重式叉车销售11,512台,电动平衡重式叉车销售1,970台,电动仓储叉车销售3,579台。2012年1月共出口机动工业车辆5,288台,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44%,相比2011年12月下降24.47%。其中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出口3,071台,电动平衡重式叉车出口362台,电动仓储叉车出口1,855 台。
  CITA同时分析下降原因:1月销售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延续了去年工业车辆行业的下降走势;二是春节长假的原因。预计,长假后2月企业的销售量会出现增长。
  2月份的数据与2011同期相比究竟能够增长?我们拭目以待,但是2012开年后的形势却让大多数业内人士担忧,并普遍认为今年增长可能会下滑。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注意到了行业内一些厂家的动态,本人并据此作为一种信号,在此向大家释放,与诸位一起探讨:
  1、本人注意到2011年底杭叉宣布投资3.4亿元开发大叉车项目。
  2、龙工在1月13号的代理商大会上:特别对2012年要着重渠道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提出“大营销”战略口号:“一切为了营销、一切服从于营销、一切服务于营销。”可见其决心和目标。
  3、合力在2011年全面控股宁波力达,据悉并已完成全部股份并购。并在年前一期中央2台的财经频道中透露,会向高端产品和特殊型种叉车进军。2012年生产和销售了很多的R系列叉车已经完成改型K系列,并投放市场,取得了良好反响。
  4、中力叉车自2011年全面进军国内电动仓储车市场,并取得辉煌战果。
  5、友佳叉车自2011年开始摒弃以前一贯的做法,在市场大幅度降价销售,据传是要上量,2012年继续延续此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
  6、宝骊叉车开发电动仓储车项目和新款叉车,但速度有点慢。
  7、浙江和上海又各有一家企业上马电动仓储车,易力机械和千力叉车。
  8、山推叉车推出不到两年2011年销量突破5000台。并同时转战国外市场,与俄罗斯签订了400台的销售订单。
  9、林德叉车推出了一款价位在10多万的中高档内燃叉车,并投放市场。此举可视为加剧与丰田小松海斯特叉车的争夺战,同时也继续争夺合力、杭叉等国产叉车中高端的客户群。
  10、合力和杭叉在改变营销模式,就是我以前渠道分析中说过的从简单的“厂代合作”转变为“渠道扁平化”模式,并大获成功。
  ......
  上述信息是简单的,如果单个来看,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统一起来看,就会形成一条信息链,并看出一些倪端。综上所述,我们细分之下就会看到,有的厂家已经在悄然改变结构和策略,并未下一步市场争夺战打下基础。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变。所有的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唯有求变才有出路。那么他们是怎么求变的呢?无外乎几种模式:
  1 、销售模式的转变:以龙工、友佳、山推为代表,继续加大渠道建设和渠道资源争夺。但,我认为这种争夺无疑是激烈的,最残酷的,价格并不是决定市场胜负的最终武器。但是渠道建设和优化又是每个厂家必须做的一个课题,只是如何做好、如何做的有效,那就必须认真研究了。如友佳就一直处于这样一种尴尬和进退两难的境地,龙工也同样面临类似的困境。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