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叉车制造业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2012-03-05 10:11 性质:转载 作者:顾梓城 来源:宝骊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春秋战国时期,风云突起,群雄逐鹿中原,大国之间争霸天下,小国之间互相兼并。史上著名的“合纵连横”战略家苏秦张仪、“围魏救赵”等...

  春秋战国时期,风云突起,群雄逐鹿中原,大国之间争霸天下,小国之间互相兼并。史上著名的“合纵连横”战略家苏秦张仪、“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都出自这个时期。但从历史中我们看到的通常是战争,却忽略了这个时期也是生产力和文化思想、社会文明大踏步前进的时期,整个社会都处于异常摧枯拉朽的大变革之下,最后赢得战争胜利和天下的就是采取“商鞅变法”的秦帝国。而失去天下被吞并的就是那些不能认清形势、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不能居安思危的小国家。
  那么用这句话做标题并不是危言耸听。恰恰是如今的叉车行业也正处于这样一种氛围之中:各个生产商如雨后春笋,大小林立,互相竞争,价格战、同质化产品到处充斥着整个市场,一派混乱、硝烟弥漫的味道。
  假如我们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和思维冷静的来纵观叉车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在这样一个蓬勃发展却又竞争恶劣的环境中替整个行业感到一丝担忧。也许,叉车行业最后不会出现“秦王扫六合”的局面,但是两极化加大、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最后市场的洗牌和某些厂家的消亡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那么,假如叉车行业的各个主机厂仍不能认清这个形势,不能在企业内部采取大规模的改革和创新,不能在市场上和技术上突围,而是一味在原有的市场上拼杀,过分注重产品和销售模式的模仿,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丢盔弃甲,国破山河亡。

  一、对比2009、2010、2011三年来的相关数据
  我们先来看一组来自中叉网的数据:“合力叉车2011年以销量70840台(出口低于50%),销售收入64.24亿名列行业第一,杭叉以销量68283台(出口低于50%),销售收入55.5亿名列第二。合力杭叉位列第一梯队,林德销量突破15000台,销售收入近20亿,位列第二梯队,台励福龙工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出口低于50%),位列第三梯队。柳工(出口占90%)、丰田(中国)、克拉克(出口占90%)、美科斯(出口超过50%)、大叉等销售收入接近或超过5亿元,位列第四梯队。”
  我们再来分析对照这些数据:2009年合力销量35000台,杭叉34000台,2010年合力销量突破57000台,杭叉也是57000台左右,2011年合力70480台,杭叉68283台。2008年的时候合力杭叉年销量均是20000多台,2010年是整个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合力杭叉从原先的年增长量一万多台一下子猛增到年增长量两万多台,从而拉开了行业间的绝对距离。而在2011年又回归到理性的增长速度年增长量1万多台。年销量双双逼近和超越7万台。可以说这种销量已是放马难追的了。
  而行业内的第二和第三梯队,林德台励福、龙工年销量从1万多台逼近2万台左右,年增长量远逊于杭叉合力,但是又远远领先于其他主机厂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龙工作为新兴厂家是以跳跃式的步伐在增长的,其业绩为行业中人所侧目。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第四梯队的美科斯叉车,从2010年的6500台到2011年的8000台左右,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其余各厂家,这里不一一累述。
  2010年与2011年的销量比较:“2009年有,5家制造商销量超过5000台,2010年有9家制造商销量超过5000台,2011年有14家超过5000台。2009年工业车辆前3名约占总销售量的50%。2009年工业车辆前10名约占总销售量的70%。2010年工业车辆前2名约占总销售量的50%。2010年工业车辆前10名约占总销售量的70%。2011年工业车辆前2名约占总销售量的42%。2011年工业车辆前10名约占总销售量的65%。2010年中国共销售叉车232409台,比2009年138908台增长了67.3%,2011年313847台,比2010年增长了35%。”那么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合力杭叉占据了中国叉车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继续在稳步增长。虽然市场占有率从09年、10年的50%下降到11年的42%,但是这中间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到他们量的增长,这8%如果按照市场需求量计算在25000台左右,也并未集中体现在某几个厂家身上,而是被所有的行业内者瓜分了。相对于市场的整体需求量,合力杭叉还是稳步上升,而其他厂家增长放缓。

上一页12345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