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AGV资讯 > 正文

机器人产业中的中山突围新路

2017-03-29 07:41 性质:转载 作者:南方日报(广州)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从28日开始,中山的机器人产业或许将迎来历史性机遇。在2017年中山“3·28”经贸洽谈会上台签约的项目中,共有两个与机器人相关:...

  从28日开始,中山的机器人产业或许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在2017年中山“3·28”经贸洽谈会上台签约的项目中,共有两个与机器人相关: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南总部即将落户翠亨新区马鞍岛;掌握飞轮储能技术的深圳坎德拉集团,也将总部从深圳迁移至中山东区。
  机器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肩负着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任务的中山,是否能在这一场跨区域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实力玩家”来了
  “我们将以哈工大华南总部为平台,围绕核心零部件生产、工业软件设计开发、外围设备配套供应等相关产业环节,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发挥协同效益,快速提升中山机器人产业整体规模水平。”
  在今年中山的“3·28”招商洽谈会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南总部成为最热焦点之一,引发企业界广泛关注。哈工大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介绍,即将落户于翠亨新区马鞍岛的HRG(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将在中山建设该集团华南总部、中美创新中心以及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三大板块。
  业内人士认为,该平台落户将直接改写珠三角制造版图,推动中山进入机器人第一梯队的步伐。
  哈工机器人集团是谁?为何会有这样的能量?
  记者查询获悉,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国内最知名的工科院校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中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台爬壁机器人,以及第一台月球车,均诞生于此。国内大多数机器人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有出自哈工大的骨干。因此,哈工大在机器人制造领域素有“黄埔军校”之称。
  本次将落户中山翠亨新区的HRG(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则是哈工大与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共同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机器人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自动化装备等多个领域,拥有专利270余项,是国内机器人和智能装备领军企业之一。
  成立仅两年,哈工大已在多种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被称为机器人“核心三大件”,长期以来被国外“四大家族”(即瑞士ABB德国KUKA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垄断。
  经过持续不断地科研攻关,由哈工大集团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研发出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减速器。同时,这项成果还实现了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超越:尺寸缩小、结构简化,攻克了RV减速机不可小型化的难题。据媒体报道,这款减速机即将于近日投产。一旦实现量产,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整体成本将大幅降低。
  独木难成林,一花独放不是春。除了HRG华南总部落户马鞍岛之外,一个来自深圳、名为坎德拉科技的机器人公司也将把总部迁到中山东区。
  据了解,坎德拉科技是由前海置富金融控股集团投资控股的专业科技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到一年,但坎德拉科技的核心研发团队多达160人,2016年其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
  更重要的是,坎德拉核心团队也拥有一项重要的机器人核心技术:飞轮储能电池。一旦这种不同于常规的能源得以突破,一种可以自主移动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就将问世,这将带给机器人产业无穷的想象力。
  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3月22日,坎德拉科技已与哈工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与中山市政府一起筹建粤港澳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粤港澳智能装备产业引导基金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借助哈工大人才及学科优势,促进科技合作及成果孵化。
中山一直在布局风口
  资料显示,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6.8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
  作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一直是中山人的“真爱”。
  2016年8月,中山发布的《中山市智能制造2025规划(2016—2025年)》提出,到2018年,全市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建成产值超亿元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及集成企业20家左右。到2025年,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引领区,智能设计产业形成中山区域品牌
  从这时开始,中山就开启了寻找机器人“种子企业”之路,这与正在寻找产业化基地的哈工大不谋而合。
  当年9月29日,在佛山举行的珠西装洽会上,哈工大副校长韩杰才代表HRG与中山签下了关于“高端无人装备产业化”项目的框架协议。该项目总投资80亿元,拟在翠亨新区打造一个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机器人与高端无人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力争五年内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
  在哈工大之外,中山也未停下寻找“黑马”的步伐。
  2017年1月,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率团考察了坎德拉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的机器人企业。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中山成功把坎德拉和比亚迪“收入囊中”。
  “看了深圳的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感到振奋人心、受益匪浅。与深圳相比,中山在创新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见贤思齐,努力迎头赶上。”毫无疑问,这次深圳之行让中山代表团产生了“见贤思齐”的决心。
“我们将按照既定的项目计划,狠抓落实,尽早拿出飞轮储能电池和球形机器人的工程样机,尽快实现产业化和项目落户中山。”深圳前海置富金融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马少福介绍,预计在2017年该公司将完成242项机器人专利的申请。
  韩杰才则表示,HRG将通过核心技术,带领中山的机器人产业向上游进攻,把中山变成国内核心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论产业基础,无论珠江东岸的深圳还是珠江西岸的广州都明显优于中山,哈工大为何会选择中山?
  “之所以选在中山,是因为中山定位于智能制造基地,对技术和人才很渴求,市委、市政府支持力度很大。”韩杰才说,这种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是特大城市所不具备的。
中山模式VS东莞模式
  在珠三角,一提到机器人,人们就会很自然想到东莞与佛山。
  自2010年开始,东莞松山湖区就引进了以大疆创新创始人李泽湘为代表的“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技术国际创新团队”,为当地机器人产业“打下第一根桩基”。
  2014年11月全力打造“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以来,机器人企业就迅速在松山湖聚集。到今年3月,松山湖已有150多家机器人制造企业,全年产值达30亿元。从芯片到运动控制技术,再到智能感知技术,这里已基本形成了金字塔式的智能梯队。
  佛山是中山机器人需要奋力翻越追赶的另一个高峰。今年1月,美的集团成功收购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集团,其过程波谲云诡,其结果也让人倍觉振奋。
  就在3月6日,南海区也发布了扶持机器人产业和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等新政策,计划分别在3年内安排逾2亿元全链扶持机器人产业。
  在这一场跨地域的竞争中,中山其实已是后来者,注定不能再用传统的“套路”追赶。
  3月24日,国内重量级机器人研究机构——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哈工大召开成立大会和首次股东大会。在这家机构背后的14家股东之中,中山市国资委控股的中山中盈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名列其中,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国资企业以及多家机器人领军企业并列。
  表面看来,这是中山一步“闲棋”。但就是这招棋,让中山发展机器人的思路与其他周边城市有了本质区别。
  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机器人公司已激增至3400家以上,包括制造和服务工业机器人在内。仅在2015年,全国就有36个城市把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项目,“祭”出税收减免、信贷、技术等优惠政策。
  硬币的另一面,是大量机器人企业不赚钱甚至亏损。机器人行业研究专家赵勇估计,中国机器人公司要不是赔钱,就是勉强打平,2015年中国共卖出工业机器人104亿人民币,85%是进口货;业界推算平均每家机器人公司年营收不到10万元人民币。
  出现这种情形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机器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尤其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等三大核心零部件。2015年约有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主要供应商是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欧美。缺乏核心技术就意味着受制于人,工业机器人的大部分利润,最终流入“四大家族”的腰包。
  “三大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本体全部成本的70%以上,目前基本上全部依靠进口。”韩杰才说,哈工大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人才,希望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逐渐从机器人下游向上游进军,在机器人价值链上与国外“四大家族”一争高下。
  韩杰才说,届时中山将成国内机器人研发制造核心基地。
  而这,也正是中山抢滩风口的突围思路。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