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这个大大的圆圆的“家伙”一出生就得到了认可,2015年5月,做出产品原型的Geek+开始进行天使轮融资,一方面想要拿到产品研发的资金,更重要的是,Geek+需要一个真实的物流场景来检验和完善。
天使投资与“双十一”大考
具体来说,郑勇想要切入的是机器人智能物流领域,用机器人技术实现物流的智能化,机器人、智能、物流三者结合缺一不可。
在国内,物流业的两大巨头是京东和菜鸟,郑勇首先找到菜鸟,在菜鸟的推荐下,郑勇见到了天猫超市的仓储运营商心怡物流,机缘巧合也因为和这家公司的合作,Geek+也顺利获得了千万级别的天使投资。但是,对方给出了一个条件——当年的双十一即2015年11月11日,要发布正式产品,并在天猫超市实地使用。
一套强大的智能物流系统是保证客户物流体验的逆天神器!但双十一就要“上马”对于郑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几个月的时间需要作出性能稳定的多台产品,而且还要实际应用于仓储压力最大的时间段。
郑勇带领团队开始没日没夜的加班,几乎7x24小时的工作,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这段经历被郑勇看来是人生“最痛苦的”,但是在双十一的盛世欢庆之下,Geek+的出场引爆了中国电商的智能仓储市场,回想起来,这一切都很值。
从产品上看,Geek+根据中国电商物流的特点,精心设计打造了极智机器人拣选系统,可以充分地帮助客户解决中国电商物流难题:
1.全面自动化提升拣选效率和准确度
由拣选机器人实现的“货到人”拣选,从本质上打破了传统人工方式的效率难题;同时,极智系统带来的几近完美的拣选准确度,大幅度地降低了人工方式的出错率。机器人自动化的优势可以有效化解商品长尾化带来的物流挑战。
2.柔性灵活的系统应用策略解决电商大促期物流难题
根据客户的业务规划和实时的业务状态,Geek+可以通过机器人数量的增减,动态灵活地应对大促期的高峰物流问题,这样不仅缓解了客户的物流压力,而且还保证了消费者一如既往的购物体验。
在当年留下的一段视频资料中,可以看到,极智拣选系统通过移动机器人搬运货架实现货到人拣选,拣选人员只需根据显示屏和播种墙电子标签的提示,从指定货位拣取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订单即可,打破了对照订单去货位找货的“人到货”模式,提升了仓储拣选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
1.5亿A轮、A+轮投资与高速成长
高效、灵活、精准、可靠、安全、24小时工作……这些由Geek+拣选机器人带来的强大功能标签,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全方位的重新定义着智能物流仓储。
如果说,电商前十年在发展业务本身,而后十年靠的却是物流。“效率提升”替代“路径选择”已经成为电商发展的关键。极智嘉也越来越得到行业的认可,虽然国内还有其他的创业公司在学习亚马逊的Kiva,但极智嘉机器人在细节上已经和Kiva达到相同地步,甚至有超越的地方,如设计结构,高度压缩在30cm以下,运行速度标准化,以及避障能力。
尽管2016年被不少投资人定义为需要“冷静的一年”,但极智嘉宣布在2016年5月就成功获得5000万元A轮融资,由火山石投资和高榕资本共同投资。近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约1亿。A+轮融资由知名美元VC祥峰投资领投,上一轮投资人火山石投资和高榕资本继续跟投。目前,Geek+成为该领域首家融资额过亿的机器人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加入IDG,投过土豆、携程、易趣、如家,投资并陪伴450余家创业公司成长,见证超过100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或并购,被业内人士称作“老炮儿”的章苏阳,在从IDG合伙人职位上退休后,成立了火山石资本后,第一个投资项目就是极智嘉。由于章苏阳本身就有工程专业的技术背景,这个合作几乎一天时间就敲定了。“Kiva机器人近几年在亚马逊的仓库里大规模应用,去年亚马逊节省近10亿美金,并且还在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在增长。这证明了仓储物流机器人效率上要远超人力。做好仓储机器人,除本体外,还需要极为复杂的调度算法、物流信息化的配合等,需要团队的综合技术实力,Geek+技术团队出自清华等高校,在多智能体控制、机械设计和软件上均有很深的技术积累。”章苏阳说。
A轮融资后,极智嘉的业绩稳步增长。按照先大再小的获客方法,先和大客户建立合作,产品得到验证后中小客户的拓展也不是难事。“大客户资金充足,对自动化的趋势会看的更远,更有动力去推动自动化。”目前,极智嘉已有天猫超市、唯品会、苏宁等10余名客户。郑勇说,其产品总共部署仓储空间超过5万㎡(单仓最大6000㎡左右)。在应用Geek+机器人系统的电商仓库中,目前单个分区的机器人数量最多达到50台,单个仓库每日的拣货量最高可达到50000件。
爆发期指日可待
现在Geek+机器人已经更新到了第五代。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双十二,在面对促销极限时,仍然能够承受定单压力,Geek+的系统稳定性和效率模式得到了验证。目前Geek+一年的销量在几百台左右,明年Geek+会再建一个标准化的工厂进行大批量的生产。融资完成后将在关键客户那里做进一步的拓展,并为更多典型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以电商物流为代表的企业首先品尝到了机器人时代赋予的价值,并将着手开始布局大规模的仓储应用。而随风而来,相信电商仓储的标准性示范作用,会马上普及到其他零售行业。提效、降本、柔性、实施快……这些都是人们对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期待,同时也在一步步迈入现实。但是“货到人”其实只是物流机器人的一种,Geek+的中长远发展计划中也对整个物流环节做出了产品规划,围绕仓储的智能设备研发机械手、智能叉车等……
智能物流是否会在明年迎来产业整体的关键爆发期,我们还未可知。但是伴随人口红利殆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人工成本逐年递增,以及物流行业的大部分人力作业属于重复机械式的体力型作业,这类工作对人们的吸引力正在慢慢变弱。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每年高速增长的快递数量,几乎每隔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业务量就会翻一番,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的电商零售领域的标志性活动——节日大促中,不断爆表的销售额最能反映出背后物流行业的重重压力,如果身在中国物流行业,就会知道双十一是每家物流公司的生死劫。可以说,这双重因素直接决定了智能物流的前景。
不久前,罗兰贝格发布了一篇物流行业的报告称则称欧元区的15个领先国家有近360万个与仓储物流相关的非技术性工作岗位,按照物流业和汽车业的机器人化现状对比,预计欧洲有近150万个工作岗位有机会被物流机器人所替代。中国电商和泛仓储行业仍在增长(以电商带动为主),仓储机器人的目标市场便是取代百万上下的工作人员。
郑勇对未来的理解是——“市场去年跨过观望期、今年进入磨合期,明年有望进入爆发期”。
来源:机器人圈
2025-08-24 08:59
2025-08-21 11:13
2025-08-21 11:13
2025-08-20 10:17
2025-08-19 11:52
2025-08-19 11:52
2025-08-19 09:22
2025-08-18 11:56
2025-08-17 21:27
2025-08-15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