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形状和尺寸多种多样。顾名思义,它们是能够执行自动任务的机器,可以由人类操作,但有时也可以自主工作——无需人类协助。
这些机器大多是为了特定目的而制造的:比如冰球形状的机器人吸尘器,或者工厂里的机器人装配臂。但最近,人形机器人或类人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形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手臂、腿、躯干和头部的机器,通常用两条腿直立行走。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研发的投资飞速增长。如果你有几千美元,现在就可以买到一些了。
但是,为什么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如此感兴趣呢?除了像北京世界人形机器人大赛这样的展示或时髦的舞蹈视频外,它们还有什么用处呢?
和我们一样的机器
扫地机器人是单一用途的机器。人形机器人的前景在于,它们可以作为通用平台,在各种环境中执行多种任务。
这是因为形状与人类相似的机器人可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环境——那些已经为我们的身体和身体能力而设计的环境。
扫地机器人——或者任何其他带轮子的机器——都无法爬楼梯。原则上,类人机器人在繁忙的人类环境中会更加灵活,能够爬楼梯、使用门、导航,并到达各种空间,不仅在家里,还能在我们的工作场所、街道和户外。
早在人类真正制造出人形机器人之前,娱乐领域就已存在人形机器人。从弗里茨·朗1927年执导的电影《大都会》中的“机械人”到《星球大战》中的C-3PO,它们影响了我们的想象力。当然,这些都是穿着戏服的演员——真正的人形机器人直到1972年日本制造的WABOT-1才开始行走。
一个暴利行业?
开发商、制造商和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寄予厚望,并相信它们将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高盛去年的一份报告估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约合580亿澳元),全球安装的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300万至2700万台。它们在执行危险任务方面可能“特别有吸引力”,有可能挽救那些将危险工作委托给机器人的人类工人的生命。
美国银行2025 年的一份报告估计,到 2030 年,每年将售出 100 万台人形机器人,到 2060 年,投入使用的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惊人的 30 亿台,几乎相当于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人形机器人。
即使对未来人形机器人数量的保守估计也预示着社会几乎所有方面都将发生重大转变。然而,要实现这一影响,人形机器人确实需要无处不在,包括娱乐、护理、家庭、服务和酒店。事实上,实现多才多艺、通用机器人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我们还没有生活在未来
建造一台能像人类一样行动的机器是出了名的困难。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得到了极大的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工智能 (AI) 学习算法,这些算法正在增强甚至取代以前的机器人编程方法。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正在产生更强的行走、跑步和高级技能,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平坦的地形和被推或撞等外部挑战。
但是,这些机器人拳击手在决定采取哪些动作时仍然处于人类的控制之下,尽管它们即使在进行复杂的踢腿和拳击时也可以自主保持平衡。通用逻辑、情境意识和社会适应意识也仍然相当基础。机器人需要人类的帮助才能做出适当的行为。例如,人形机器人无法理解在如何与婴儿、儿童、成人或老年人进行恰当互动方面存在的生理、社会和文化差异。
真正能够改变游戏规则、带来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必须是能够直接借鉴人类知识和技能的机器人。例如,你可以向机器人演示如何洗碗,然后它就会模仿你的行为。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机器人还需要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不仅仅是它们接受训练的实验室。
最近,模仿学习或从演示中学习以及使用强大算法的深度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学习技术在加速机器人从示例中学习新的复杂技能方面表现出色。
下一代智能手机?
目前,人们对类人机器人何时会进入家庭的预测众说纷纭。虽然有些机器人已经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了测试,但另一些人则认为,消费级应用可能还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
波士顿动力公司(现代)、特斯拉、宇树科技、图智科技、Agility、优必选等许多公司正在争夺未来市场中的一席之地,他们认为这个市场可能像汽车行业一样庞大,并且“像智能手机一样无处不在”。
然而,批评者认为,机器人设计仍需改进才能真正达到人类的灵活性。
如果人形机器人真的大规模进入我们的家庭,其未来社会影响可能十分巨大,而目前我们还无法完全理解。我们需要企业、政府、科研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这一重大变革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这个未来尚不确定,但这是我们至少 100 年来一直在共同想象的未来。
2025-08-21 11:13
2025-08-21 11:13
2025-08-20 10:17
2025-08-19 11:52
2025-08-19 11:52
2025-08-19 09:22
2025-08-18 11:56
2025-08-17 21:27
2025-08-15 09:28
2025-08-11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