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新闻好玩!曾经“聘用”机器人服务员的几家餐厅,已有两家关门歇业。剩下一家虽仍在营业,但机器人服务员已被老板“炒了鱿鱼”。店员说:“机器人不能端汤水太多的食物,还不时发生故障。”另外,机器人的服务水平也十分有限,“不能点餐加水。”哈哈!是人的问题还是机器人的问题?
不管被炒的机器人开不开心,且让我把话题扯远一些。旧话话旧,说说餐厅酒楼的收费和点菜吧。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吧,广州的餐厅是这样埋单的——— 算账的根据是碗碟。不同的菜式用不同的碟子装,服务员同志(那时是这样称呼的)数数碗碟,该收多少一清二楚。因此就有了那个著名的笑话,在湖边的某著名酒家湖水干枯的时候人们发现了好多碗碗碟碟,原来是那些不诚实的顾客干脆把吃完的碗碟扔到湖里了。数完碗碟后服务员写张纸或者在菜单上写上银码交给顾客,然后顾客自己到柜台交钱。服务员代客交钱应该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了。当时我还觉得很新鲜。现在呢,一切都简单了,服务员在PA D或者走廊上LE D屏上写菜,菜单这边到厨房那边到收银台,埋单的时候账早已算好,刷个卡的话连现金都见不着就把单给埋了。这个过程虽然不是机器人完成的,但也是机器来干的,活人要做的只是输入指令而已。也就是说,最传统的餐饮业的自动化进程是从能数据化处理就数据化处理开始的。
写到这里我们大概已经明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餐饮业的自动化过程就不会终止。从点菜到结账这一核心过程电脑取代了人脑,剩下机器不能做的事情就是炒菜做饭和端盘子上菜了。因此才有了餐饮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命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稍稍改变一下我们的就餐形式,比如说改得像回转寿司一样,前端是流水线制作,后端是流水线供应,整个餐饮业马上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惜这到目前为止还只能是想象。因此才有机器人上岗和被炒的话题。毕竟端盘子上菜之类的工作对于人类来说是简单劳动,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确还真的不容易——— 能完成这样任务的机器人太贵了。
于是我们就要面对一个选择的问题。假如买个机器人连维护费比请一个人要便宜甚至只是持平,而这个机器人能够干的工作和活人一样,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老板都会选择用机器代替人。因为机器人百分之百听话,而且不用休假。记得读中学的时候老师说过历史上的“机器吃人”。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在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工人大量失业。当下,机器人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也正在引起类似的担忧。因此一旦机器人“衰咗”,很多人总有某种莫名的幸灾乐祸,对机器人冷嘲热讽。
有一个趋势是可以预见的。机器人能够干的事情肯定越来越多,而价格也一定会越来越便宜,更重要的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人们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机器人或曰人工智能产品。买一把扫把十块钱,买一个扫地机器人靠谱一点的要几千块。但是最终很多人还是选择了扫地机器人。我个人认为,就餐饮业而言,就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而言,除了老板是不可替代的,餐厅里所有的人都可以被机器人代替。只是时间问题。此番机器人在广州餐饮业遭遇挫折只是个小插曲。也许若干年后在广州吃饭,用人工制作的菜肴和人工伺候的餐厅是最奢华的餐厅,其他的平民餐厅一般都难见工作人员人影,全部自动化,一切机器人搞定。哈哈。
2023-02-13 12:20
2023-02-11 09:16
2023-02-08 09:40
2023-02-08 09:38
2023-02-08 09:35
2023-02-08 09:31
2023-02-07 09:52
2023-02-07 09:48
2023-02-07 09:44
2023-02-06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