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发布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
![]()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发布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装备制造业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装备制造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规划提出的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煤矿采掘等领域的重点工程要逐步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并要求尽快提升基础部件、大型铸锻件及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尽快建立首台(套)国产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制度;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
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范围内的一个最重要的子行业,其发展将直接受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而本次振兴规划对于解决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市场优胜劣汰以及关键零部件突破技术瓶颈将是一次“直接受益”的利好消息。
1、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内容及解读
1.1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内容
2009年5月12日,国务院办公室正式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该规划提出,要保持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稳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上升;提高国产装备质量水平,使得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稳定在70%左右;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分工的“专、精、特”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该规划提出四项主要任务:
(一)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该十大领域包括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以及科技重大专项。在这十大领域中,绝大多数会涉及到工程机械行业。
(二)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规划指出,将依托其他行业的产业振兴计划来推进装备自主化。
(三)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规划称,将重点发展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和特种原材料等。
(四)推进七项重点工作,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规划指出,将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逐步形成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还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该规划还明确了相关的政策支持措施。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要支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装备;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保险
公司开展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业务;制定《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规划还称,将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适当提高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用好节能产品补贴资金,对购买高效节能装备产品的终端用户给予补贴,2009年先行开展对高效电机推广应用的补贴。抓紧落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及早兑现到户。
1.2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解读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宋群女士曾对规划的内容以及规划对相关行业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解读。
总的来说,此次振兴规划的出台是在一个非凡的阶段。在这段时期,整个国民经济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济危机”成为2008年到2009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的主题词。而该规划与2006年的振兴规划相比,有四个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