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旺盛市场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物流业飞速发展,社会使用意识逐步提高,对工业车辆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平稳较快发展的国内经济给整个工业车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从2002年-2008年期间处于缓慢上升周期。由于本土工业车辆产品成本较低,加之近年来产品品质和性能不断上升,综合竞争力因而得到不断提高,出口连年高速增长。自2005年开始,中国的工业车辆产品出口量已大于进口量,从此成为工业车辆净出口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工业车辆产业的发展同样受益于世界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⑵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一方面,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竞争,行业内的厂家纷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在国门打开以后,中国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的外资企业到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在壮大行业实力的同时,还促使本土企业通过近距离的竞争和观察,获得了很多技术、管理方面的收益。通过对外开放,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⑶充分竞争环境下本土企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工业车辆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国内市场的竞争呈现国际化特征,本土企业则因为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转而向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残酷竞争的环境下,在参与国际交换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逐渐得到优化,本土企业的素质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在充分竞争和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下,整机企业纷纷根据需要从国际市场上采购关键零部件,本土零部件企业也通过积极为国际用户配套提升了自身能力,这些由市场驱动的竞争行为使得本土工业车辆的整体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2、国内机动工业车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目前阶段,我国工业车辆产业尚处于发展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明显,尽管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国外品牌产品仍然主导了国内的高端工业车辆市场。
差距形成的原因:①受国家基础工业水平的影响。工业车辆是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它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而且还直接受到外部环境中包括原材料、化工、液压、电子元器件等基础工业水平的制约。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本土企业研发资源严重不足,缺乏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深入研究,自主研发能力差。工业车辆行业近几年虽然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更多体现在数量而不是整体能力上,是一种低层次基础上的增长。③用户需求层次总体上不高。在中国当前环境下,整个社会仍处于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经济过渡过程中,虽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高度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工业车辆的使用观念因而有很大差异,市场呈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特征,但主流的市场需求仍停留在以机械代替人工搬运的层次上,需求动力不足使得产业结构调整仍处于初级阶段。
2025-05-09 09:29
2025-05-09 09:28
2025-05-09 09:27
2025-05-09 09:26
2025-05-09 09:25
2025-05-09 09:22
2025-05-09 09:18
2025-05-09 09:17
2025-05-08 10:07
2025-05-08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