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杭州工业百日冲刺6000亿大关

2007-09-03 00:00 性质:转载 作者:浙江在线 来源:浙江在线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初秋,周日早晨8点的曲院风荷,空气特别清透舒爽。那边,几个老人还在门前悠闲地打着太极拳,这边,杭州大厦西湖会内,不大的会议室已...

  初秋,周日早晨8点的曲院风荷,空气特别清透舒爽。那边,几个老人还在门前悠闲地打着太极拳,这边,杭州大厦西湖会内,不大的会议室已经坐有好几位客人。看看他们的名片,就知道他们的来头了——华东医药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邦良、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祐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天荣……难得的休闲双休日,这些杭州工业企业的巨头,却一大早地济济一堂,是有什么要事要商谈吗?
  几天前,在离年底还有约100天的日子里,同往年一样,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工业企业奋战百日动员大会。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大会明确提出: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实现销售产值突破6000亿元大关。 
  2001年以来我市工业销售产值(规模)完成表
  6000亿!这个数字标志着什么?能否顺利攻克?本市的工业龙头企业对此有何说法?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数字是压力多一些呢,还是动力多一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有什么话要和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说,有什么话想和同行们说,想和咱老百姓说?……
  昨天,本报邀请部分杭州工业企业的代表,以及市、区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特意举办了本次主题为“百日冲刺6000亿大关”的财经热点沙龙。观点要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真知灼见要在争辩和触动下方能升华。围绕本期主题,企业家们畅所欲言,总结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困惑。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则不仅勾画出了百日冲刺的相关计划,而且仔细倾听来自企业代表的声音,努力做到“急其所急,想其所想”,从而为工业企业的百日冲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好“助推器”的作用。
  【精彩观点集束】
  “十一五”开局之年必须打好基础
  作为主管工业经济的政府部门,市经委主任赵纪来对“百日冲刺6000亿”的目标既感到是一种激励,也充满信心。他说,今年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6.94%,比去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完成全年6000亿、工业总量“6年翻两番”的目标,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也为我市工业经济到2010年实现突破1万亿大关打下基础。
  谈到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赵纪来颇有感触,他说,现在杭州市一年的工业总量已相当于东北三省省会城市的总和,这让人们知道,杭州不仅是一个风景旅游城市、休闲之都,也拥有一个充满活力、实力雄厚的第二产业。我们不仅是要落实完成年底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看到杭州工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工业是我市GDP的主要创造者,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工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与提高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的。因此,杭州经济社会要又快又好发展,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要继续发挥全省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就必须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
  赵纪来说面对国际化竞争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的企业经营要上升到“产业报国”的高度,树立起更强的责任感、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杭州工业的原动力。要做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跳出企业、城市的局限,放到国际化竞争背景下去定位,要重视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加快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企业发展要多看远方,不能老看反光镜
  西子联合近来动作频频,除了机械制造主业,又向百货业进军。不过,西子联合掌门人王水福在沙龙上却没有讲成绩,一开口就谈及强烈的危机感。他认为,未来20年将是我们国家、城市、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的非常时期。工业是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根系和基石,是轴心,工业做好了,才能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机会非常之大,但危机感也很大。“诚如美国财政部长所说,中国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领袖。正因如此,世界500强纷纷进驻中国,并且如鱼得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这说明全球都看重中国市场,瞄准了这个大蛋糕。国际竞争已到了家门口”,比较中国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主要在于高端产品技术和优质服务体系这两方面。“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强烈的忧患意识,切不可为眼前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就像开车,老看反光镜,却看不到远处,容易出事情”。
  发展杭州工业经济,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未来。王水福举了一个例子,奥的斯正在开发一种电梯节能储电技术,电梯上升需要耗费电能,下降时却能用来发电,节约电梯运行耗能。尽管目前成本很高,还难以投入使用。不过这项技术很具有前瞻性,如果随着国际油价逐年走高、能源问题凸现,其市场价值不可低估。当前是杭州装备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企业是市场竞赛中的“运动员”,我们应重视培养一批重点“运动员”,提升实力,到国际赛场上去比赛。
  成长型企业要与瓶颈制约过招
  中亚布艺是杭州发展块状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匹“黑马”,短短三年时间,销售额连年翻番,已跻身余杭家纺布艺业的三强。产品90%销往欧美、中东等地区。中亚布艺董事长高义举认为,当时正是立足高起点,引进最先进的进口生产线,组建强大的设计队伍,生产中高档产品,一举突破作坊式的小打小闹,实现快速发展。
  不过,在企业想提升产品结构,扩大上下游产业链时遭遇了瓶颈制约。高义举说,现在企业主要有两方面的困惑。一是扩大生产与用地紧缺的矛盾。他们出口布艺平均出货价是一米30元人民币左右,而在欧洲市场销售价相当于150元人民币,国外商家一转手,中间差价达10多美元。由于这些布艺材料多用于沙发、床套等,成品的价格自然更不能与布艺出口价相比的。按照企业发展思路,向产品下游发展将生产布艺家居成品,向上游则可进军化纤业。但这些都受制于厂房用地的紧缺,而一下子难以实施。另一个是业内“仿版”的困扰。他们企业花费大量精力设计出的布艺新品,一经市场展销,马上就有其他企业仿冒生产,形成竞相压价、恶性竞争。
  赵纪来主任听到此处,马上要求与会有关人员与当地主管部门联系,尽力扶持成长型企业,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在对一些服装、布艺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同时,也要求企业自身努力提升品牌价值,提高技术含量,品牌打响了,技术上更领先了,与竞争对手、仿冒者拉开差距,市场竞争力也就更强了。
  着眼创新,要么唯一,要么第一
  从2005年开始,国内医药行业正经历着一个发展的“冰冻”期。来自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的不断质疑,国家对医药行业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整个医药行业暂时处于发展的低迷状态。
  面对营销困境,医药行业该如何出牌?
  华东医药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邦良还是一如既往地微笑。今年,在一片“逆流”的态势中,华东医药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李邦良看来,这是因为企业将“创新”牢牢抓在了手里,走在了高科技的前头,走在了产品结构调整的前列。
  “我们的理念一直是‘要么唯一,要么第一’。”李邦良说,这是华东医药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公司的产品要么是国内第一家生产,要么是国内唯一生产厂家。产品不求品种多,但求“独家”,是“人无我有”的垄断性产品。目前,该公司开发成功并上市的高科技产品,比如环孢素、百令胶囊、G-CSF、泰能等,要么是国内第一家生产,要么是国内独家生产,要么是世界上最新……他表示,进行人事、财务、物流三大资源的整合,合理配置各方资源,同国际接轨,将规模做大,是最近三年企业发展目标,公司将为此不懈努力。
  在李邦良阐述其公司“创新”理念的时候,坐在一旁的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礼敏听得非常入神,时不时还频频点头。对于“创新”二字,杭叉股份同样深有体会。该公司原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2000年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它在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优势并不突出,核心竞争力缺乏,同时又失去了国家的扶植和一些指令性计划的优惠政策。怎么办?
  “企业必须坚持发展,在坚持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创新’的力量。”赵礼敏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杭叉股份打响了一场对老国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制、改组、改造的攻坚战。“18工程”——用18个月的“生死速度”,实现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杭叉股份打出了一张技术创新牌。“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质量价格比服务”的营销策略,杭叉又打了一张营销牌。今年,杭叉股份的工业销售额已经达到1.2个亿,在世界叉车行业占据了第16的位置,销售收入居全国首位。
  “今年公司国外产品的销量占到了25%,出口创汇达6000多万美元。这就为企业打好国际牌奠定了基础。”对于企业的发展,赵礼敏看得比一般人更远。他的发展视界早已跳出国内,放眼国际了。
  别人缩手之际,我放手“亮剑”
  如果有人在美国或者欧洲某个城市的超市里,买到了祐康的食品,这应该不会是一件让人惊讶的事。当该集团董事长戴天荣先生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重重地敲响锣鼓之际,中国首家冷食行业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在海外上市。
  身为本省冷食行业的龙头企业,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冷饮、冷食专业制造商之一,祐康在国内老百姓心目中的认可度有目共睹。但是,面对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戴天荣董事长却多了一份忧患意识。在本次沙龙里,他明确提出:和其他国内优秀企业一样,祐康在与“狼”共舞时,也必须成长为一匹中国狼,才能免遭被吞噬的厄运。
  戴天荣口中的狼,即国外商业资本。这几年,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与众多国内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狼来了”喊了几年的人们,发现狼似乎没有想像中那么凶猛,好像也没怎么吃人。“不是狼不吃人,只是还没有开始。”戴天荣的一句话,说得颇有些让人胆战心惊。他预计,从明年开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狼”的压力,也会有更多的企业被“吃”掉。
  有了这样长远的发展眼光,这样深切的忧患意识,祐康在企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候,在银根、地根紧缩,不少企业选择缩手的情况下,祐康勇敢地放手“亮剑”。而且这把“剑”还不是普通的“剑”,而是被产品的高层次、管理的节约化等擦得无比亮的一把“剑”。
  2005年,祐康实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三大里程碑式的目标:经济指标创亿,产品创名牌,公司在新加坡上市。而对于未来,戴天荣想得更长远:做专,做强,做大,争取到“十一五”末,实现“5050”计划,即工业销售破50亿,商贸销售破50亿。
  发展都市型工业,主城区要唱大戏
  2000年,刚刚调到杭州,担任上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的何友海,对于杭州经济发展的认识是:杭州首先是一个旅游城,其次才是一个工业城。在杭州五年,和杭州工业共同成长,看着杭州的工业经济从2000年的1000多亿,发展到今年1-8月份的4000多亿,何友海深切地感受到了杭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劲头,认识到了工业对于杭州的重要地位。
  谈到上城区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何友海指出,上城区是一个老城区,产品结构不合理,终端产品仅占20%;企业单兵作战多,缺乏军团;旧城改造,部分企业搬迁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如何发展“都市工业”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何友海继续阐述了上城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重点培育10亿型企业,狠抓技术改造,突破土地制约的瓶颈,培育科创中心的孵化企业。以“突破土地制约的瓶颈”为例。都市企业要发展,往往会遭遇土地制约等“成长中的烦恼”。而上城区对于解决这一烦恼有自己的想法:政府出面,召开银行、企业项目洽谈会,来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利用两大抓手:存量土地——发展污染少、能源消耗少、产出高的企业,以及工业园区的优化调整,尽量让企业在“螺狮壳”里做好“道场”。
  同样是老城区,同样是发展区域工业,江干区副区长周志宏对于“都市工业”该如何发展也有他的思考。“老城区不仅能做贡献,而且能做大的贡献。”周志宏认为,对于工业经济的发展,老城区可以而且也已经做到了大有作为。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的区位优势,总部型、龙头型企业的驻扎,楼宇工业的发展等,为杭州都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也为杭州工业经济”冲6000亿大关“的目标,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
  周志宏还表示,下一步,江干区将根据城区工业发展的特点,进一步营造好都市工业的氛围,完善城区工业功能区块的建设,确定“机械电子、食品医药以及服装”三大主导行业的发展防线,鼓励企业投入创新,引导企业“以民引外”,腾笼换鸟,调整结构。
  【场景再现】
  “运动员”与“领队”的组合
  沙龙现场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起共鸣。西子联合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水福在谈到忧患意识时,将企业比作是运动员,将政府部门比作是领队。要与世界500强比赛,除了运动员要提高素质外,也需要高明、精明、开明领队的指引与培养,在今后这一段时期,面对国际巨头兵临城下的竞争,国内企业应战,“领队”的作用也很重要。
  他的讲话马上得到经委主任赵纪来的响应。赵主任当即表态,主流媒体搭建的平台非常好,与企业家交流很有感触,很有启发。经委将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为全市工业企业做好纽带和服务工作。政府部门应多与企业界交流,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更好地起到“领队”作用。
  区长和企业家一拍即合
  沙龙进行到中途,企业家代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谈兴正浓,就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及困惑,百日冲刺中政府有何作为等,大家畅所欲言。
  在详细总结了公司发展中的几大“创新”点后,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赵礼敏先生展望未来,提出“我们准备在城区成立一个叉车专卖店”。话音未落,江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志宏马上接话:欢迎“杭叉”进驻我们江干区的“名车长廊”。
  此话一出,大家都笑了。如果这次沙龙果真能够成全此番戏剧性“合作”,倒也是一大意外之喜!

(完)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