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机械行业:出口高增 6只龙头股评级

2006-12-29 00:00 性质:转载 来源:中叉网摘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1.内需依然强劲根据前几个五年计划的经验,设备采购高峰期一般在头两三年。明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许多项目预计会在近两年开工...

  1.内需依然强劲根据前几个五年计划的经验,设备采购高峰期一般在头两三年。明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许多项目预计会在近两年开工,正处于设备采购高峰期。
  对于工程机械,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两方面带动的需求仍将强劲。考虑到“十一五”庞大的基建规划,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维持高位。
  04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与GDP增速的背离已经到了底部,06年已经开始修复,预计07年房产投资仍将维持高增。
  出口潜力已显,外需背景良好
  除了内需之外,出口已经显示出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将成为行业增长超预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最近几年的出口数据看,我们重点关注的造船、工程机械、机床三个行业,出口增长势头强劲。
  工程机械增长最为显著。三年年均60%以上的出口增长率使2003年还高达25亿美元的工程机械逆差被迅速抹平,今年已经实现顺差。并且出口结构较为健康,国有企业占比最高,民营企业占比也在迅速上升,民族资本从整个出口中受益较大;贸易形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较低,国内创造附加值较高。
  从全球背景看,2002年以来全球固定资产投资新的长景气周期给机械行业带来长期机会。从历史数据看,过去的20年,共经历两次投资高峰期,每轮景气一般持续7年左右。从卡特彼勒的收入波动看(其收入占建筑机械全球十大巨头的34%,占前五十大的23.2%,出口占收入的50%,具有较强行业代表性),虽然受本国投资波动的影响,不过在全球投资景气期,收入的波动只是增速大小问题,增速都是正向。结合主要国际组织对07年谨慎,08年相对乐观的全球经济预测,预计经过短暂的增速调整后,全球机械行业的景气仍将持续几年。
  最关键的是,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享了此轮经济和投资景气。这些国家庞大的投资需求,以及对价格的敏感性,为性价比更高的中国机械产品提供了市场。
  另外,不论从国际机械展会光顾中国的频繁程度,还是从参会的外国客商的比例看,中国已不再只是一个机械的需求市场。此时,我们或许应该从国内市场需求的兴奋中醒来,转向海外,思考机械行业长远发展的方向。
  3.机械出口长期看好的时代背景
  3.1.出口结构升级带动机械出口占比提高
  中国经济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币值升值、要素价格上涨、对环保等隐性成本的重视)
  使国际竞争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是自然的要求,政府对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前所未有的重视正是这一大背景的体现。竞争优势的变化和高度的外贸依存度,决定了出口产品的升级是整个经济结构升级的主要内容。
  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结构一直处于升级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就是初级品的竞争力下降,高附加值的机械制造国际竞争力提升。从1992年到2000年的八年间,我国机械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指数上升了50%,而纺织服装下降了17%,食品饮料下降30%,电视、收音机等下降3.8%。过去的十年间,机械产品出口增长10倍以上,纺织服装增长2倍左右,农产品增长不到1倍。
  与中国类似,日本50-80年代、韩国60-90年代出口结构变迁中,机械制造业占出口比例的提升也相当显著。
  特别是日元升值时期,温和升值阶段,机械行业出口基本不受影响,升值的预期反而促进出口的增长,只有在大幅升值后,出口增速才会受到一定影响。整个升值过程中,附加值较高的一般和电气机械产品占整个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机械产品占出口比重往往伴随着币值的快速升值期达到新平台。
  3.2.机械行业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是其出口占比上升的主要原因
  出口结构变迁的原因是新兴国家竞争优势的转变,机械行业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是其出口占比上升的主要原因。从历史数据看,日元升值过程中,日本企业主动或被迫进行的生产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惊人的。1980-1991年大幅升值的十年间,日本产出水平尤其是制造业产出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在诸多行业当中,机械设备的生产率提高最为显著。
  相比之下,我国制造业传统优势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成本的国际趋同不可避免,未来的对冲的筹码还是在劳动力成本。目前的单位劳动成本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效率和更低的工资(如上图)。与日本类似,未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体现,将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量更大)或生产更高端生产效率不敏感的产品(结构调整,如下表6)两种方式实现,国内机械行业这两个方向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我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形成比如大量成熟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可以提高制造业效率、能力和研发能力)、低资金成本(可以购买更先进的机床、设备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更高端产品)、完整而低成本的工业配套(可以实现专业分工)等新的优势。这些因素决定了,机械制造业将是下一轮出口竞赛的有力竞争者。
  4.出口增长最看好工程机械
  4.1.工程机械出口拓展空间最大工程机械
  国内外市场规模差距巨大。按海关口径,2006年大约8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只相当于卡特彼勒海外收入的一半,与小松海外大致相当。2005年,全球工程机械公司前十大的收入规模是672.8亿美元,前五十大的收入规模是986.8亿美元,除了卡特彼勒一股独大之外,其他都在百亿以下。我国整个工程机械2005年的产值也只有千亿人民币左右,约合120亿美元。我国的工程机械龙头虽有七家能够勉强排进全球前50,不过整体收入占比只有2.5%,处于末尾。广阔而分散的海外市场,为国内工程机械产品提供了蓝海。并且,经过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洗礼,很多工程机械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市场意识已经具备较强实力。
  相比之下,造船业近些年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近期得益于全球造船业的景气,出口额和顺差迅速扩大,考虑到国际造船业的转移,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全球造船业产能高度集中,韩、日、中、欧占整体的90%以上,前十大船坞(主要是韩日)占整体的38%左右。未来5-10年内,我国规划提高造船产能1100万吨,相对现有水平增加两倍左右,而全球此轮造船周期一旦过去,产能势必过剩,中国造船业的机会将来自于对韩日市场份额的争夺,整体收入增长的想象空间不如工程机械。
  机床行业逆差虽有缩小的趋势,不过出口额的低基数注定未来几年不会对国内出口结构产生重大影响。2005年我国机床进口65亿美元,逆差57亿,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增速在48%左右,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机床进口国,进口机床占国内消费总额的60%以上。进出口额的巨大差距以及全球机床行业高集中度预示未来几年机床行业的战场还是在国内。
  4.2.工程机械出口看好叉车、推土机、起重机、挖掘机
  机械产品的出口需要前期投入,选择有潜力的产品和公司时,要考虑现有出口量和增速。从现有的出口的金额或者数量占比看,叉车、推土机和起重机械占比较高,国际市场开拓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从国际市场容量看,叉车、挖掘机、推土机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国内市场相对全球市场较小。再综合考虑产品与国外对手技术、价格差距,预计近几年对行业收入贡献大的出口品种是叉车、推土机、起重机、挖掘机。
  从上市公司的数据看,主要行业龙头的出口收入虽然占整体比重还不是很高,但是规模增长迅速。从各个公司对出口的增长势头看,安徽合力三一重工、山推股份、柳工值得看好。
  5.两线索寻找周期影响较弱的细分行业
  机械行业投资价值分析,除了成长性(源自内需或是出口),周期性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周期的拐点以及大周期中的短期波动都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对周期拐点的判断固然重要,但是往往很难做到。处于景气传递后端和周期波动较小的细分行业,在周期下滑时业绩有一段缓冲时间,是较好的防御性品种。我们试图从两条线索判断不同细分行业及公司的周期影响的强弱。
  5.1.服务于国际贸易线索看好船用发动机制造
  从产品的用途看,集装箱港口机械、灵便型船舶及船用发动机都是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由于用途的不同,受贸易额变动影响的时滞不同。从2002年开始的此轮全球贸易景气最好的验证了这个次序,贸易量的增加首先带动对集装箱的需求,然后是对港口机械和船舶的需求,船舶又带动对发动机的需求。由于港口机械和船舶建造周期的不同,船舶的滞后期更长。造机周期短于造船而订单一般于船同步,所以滞后期比船舶短。在2005年的贸易增速下降过程中,集装箱、港口机械、造机、造船受到的影响依次减小。由于对全球贸易敏感性的不同,集装箱需求更多的是反映贸易的短期趋势,港口机械、造船和造机是长期趋势。从防御的角度看,集装箱、港口机械、造船和造机依次增强。
  一个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公司,比如中集集团、振华港机,如果不考虑新的业务,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它的影响是无法规避的,重要的是判断行业的趋势。而全球市场占比较小的公司,比如广船国际和沪东重机,市场份额提升的可能性更值得关注。
  从造船业的现有格局看,韩日尤其是韩国企业的优势短期仍在,整个行业处于景气高端,饼已经做的够大,中国造船业市场份额的提升,价格战在所难免。再考虑到全民造船的热情,国内造船企业的毛利将会逐渐下降,业绩提升主要看造船效率的提高、产能的扩张能否对冲价格的下降。相比之下,造机企业集中度高,三家企业占据50%的国内市场份额,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进口替代,市场份额的提升只是时间问题,享受造船业景气的同时对周期的防御性更好。
  因此,按照景气传递,周期滞后性排序为,沪东重机最优,广船国际、振华港机其次,中集集团最后。
  5.2.服务于投资线索选机床、物料搬运工程机械
  如果从用途看可以大致分成建筑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泵车、桩工钻工机械、)和物料搬运机械(包括叉车、起重机)两大类,都与投资高度相关,但是周期波动略有不同。我们选取全球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德国永恒力(全球第三大叉车生产商,收入几乎全部源自叉车)和日立建机(全球第七大工程机械生产商,90%的收入来自建筑机械)考察,发现物料搬运机械公司永恒力对抗投资周期向下波动的能力明显强于建筑机械公司。卡特彼勒、小松的收入波动相对较小,产品系列丰富的大型公司对抗周期波动的能力强于产品单一的公司。
  国内的状况与此类似,物料搬运类的行业周期平滑能力更强些。从04年初的调控效果看,这几大类产品对调控敏感度为压实机械、铲土机械、混凝土机械负面影响较大,起重机、叉车略受影响。
  出口收入占比较高、增速较快的公司,国内外市场周期的差异有利于平滑公司业绩波动。从卡特彼勒的历史数据看,出口是平滑国内周期的重要手段,在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度会大幅增加。我们上面提到出口潜力较大的安徽合力、三一重工、山推股份、柳工相对于其他几家周期平滑能力更强。
  另外,从投资景气传递考虑,投资带动对机械行业的需求,机械行业的景气和产能扩张又带动对机床的需求。机床在需求链的最末端,景气启动较晚,持续时间也较长(如上图)。
  因此,按照周期滞后性和平滑性排序,最优是秦川发展(机床)和安徽合力(物料搬运),其次是中联重科(部分属物料搬运,产品线较丰富),最后是三一、山推和柳工。
  6.综合考虑成长性和周期影响选择攻守兼备品种机械公司估值提升的既要看成长性(源自内需或是出口),又要看周期回落时的平滑能力,兼具两点的公司是难得的攻守兼备的品种。根据前几个部分的分析,我们从成长性和周期防御两个角度,选取内需成长性、对周期的承受能力、出口增长前景和其它因素(包括可能的购并、重组、资产注入、政策优惠等)四个指标,依据对公司及行业相关特征的理解,对主要覆盖公司进行评分。
  我们将估值分为三个阶梯,居于第一方阵的是安徽合力、沪东重机、秦川发展、天地科技,属攻守兼备品种,可以给25-30倍估值;居于第二方阵的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推股份、柳工、广船国际,属于成长性较好,但有周期波动的品种,可以给20-25倍估值;居于第三方阵的是中集集团、振华港机,属于成长趋缓,并有周期波动的品种,给15-20倍估值。根据估值阶梯,目前空间较大的公司是安徽合力、秦川发展、巨轮股份、中联重科、山推股份和天地科技。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