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形成产品差异化,走台励福特色道路

2010-12-18 14:26 性质:原创 作者:中叉网 来源:中叉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中国叉车网:台励福生产的第一台叉车是内燃车还是电动车?配的发动机是哪家公司的?几吨的?
  林董:第一台叉车是内燃车,2.5T,配的是五十铃的发动机,因为2.5T的叉车在全世界的销量是最大的。而在国内是3.0T为主,3.0T在国内占了50%的市场。未来我会根据国内的市场研制出更多适合国内市场的创新产品。

  中国叉车网后来是基于什么考虑要到国内来投资呢?
  林董:16年前我们并没有在国内设立工厂,而是跟一家济南的汽车公司合作,把重要的零配件,供他们组装,然后授权台励福品牌,给他们销售,最先是从广东市场开始进行销售。
 
  中国叉车网:台励福目前已成为排名中国前三位的知名叉车品牌,今年的量能否超过5000台?
  林董:一定会超过。达到5000台的企业,国内也就是:合力杭叉、台励福等这几家企业,当然也不排除后进企业。中国很多叉车品牌在一开始,量上的很快,但还需要看几年后的销售量。台励福刚进入大陆市场时,机械性能还是领先的,但那时,我们没有全心全力放在做大量上。如果那时我们将精力放在做大量上,目前的叉车排名应该会有所改变。
  那时,我们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台湾市场上,以台湾为主。为什么以台湾为主呢?跟我们的政治环境有关系,因为那时执政党是阿扁。如果执政党是马英九的话,那我们在国内的排名就不是第三名了。而且,那时台励福的品牌在大陆还算响亮的。
  台励福真正的排名要看后年,在今后两年,我们将会有一个很大的企图心。

  中国叉车网:作为老牌的台资企业,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经过这一轮的金融海啸后,很多企业将方向主要放在国内市场上,包括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及外国品牌的叉车,林董,您是如何看待大陆的叉车市场以及市场转变?
  林董:现在的大陆,包括前5年来,都是以产品为导向,大陆慢慢也将会走向以服务为导向的路线。我们今年的政策,除了将产品做大,将坚持走自己的路,配合大陆终端用户的提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投入以服务为导向的产品。
  当然,以服务为导向这条路会走的很辛苦,投入的资金也很多,但是,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市场终究会步入这个方向,只不过我们先行一步。

  中国叉车网:事实上中国市场在变大,欧洲的市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缩小,林董,您个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将来的市场,还会继续变大吗?
  林董:我想中国的市场还很大,除了和经济景气有关系外,最主要的是中国劳动力在改变,价值在攀升,习性也在改变。所谓习性的改变,就是以前大量使用人力,现在用机械取代,体现了习性的改革,这些不会受经济的成长快速或缓慢而影响。
  我个人认为,全世界的经济再萧条,中国的叉车还是会增长。因为人的观念在改变,人的习性也在发生改变,不会因为经济成长和萧条而大受影响,当然,经济成长快速,使用的机械搬运车会更多。
  中国叉车网:两年前,台励福换了一批高层,对于两岸文化的差异,在企业运作时,您是如何平衡两种差异文化运用企业中?有什么秘诀,可否为我们分享?包括干部本土化,您的员工是如何适应台湾企业文化?
  林董:去年,台励福已经把台湾和大陆部门进行整合,以前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两者是分开的。
  当然,整合的成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明年才能显现出效果。随着我们的产品,在国内的陆续推出,包括在国内的特殊机种,台湾和大陆公司的各部分之间的磨合成果是最好的体现。
  台湾在语言上和大陆相通,在文化的结合上,有语言优势,可以快速的融合,没有沟通障碍,这点比外资企业更有优势。台湾和大陆,各有优缺点,可以进行互补。
  比如,我在国内开厂,就想办法进行本土化。其实,台励福在大陆公司的台干比较少,因为在大陆,外来的空降兵总是很难适应,我们会把台湾的一些长处带进来,将台湾的长处用在培养本土化干部上。

  中国叉车网:在人才的培养上和后续上,贵司有何准备?
  林董:随着市场的变化,市场在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人才是相当缺乏,一部分从外面招聘,最基本的解决办法,还是从自己企业内部培养。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和教育机构合作,也有意进入教育界,培养人才。我们最近都在积极地和教育、学校,进行合作,在这方面有一些资金的投入,为以后的人才储备做准备。

  中国叉车网:在去年的金融危机后,大公司越来越强,缺乏战略意识的企业,在这场角逐中越来越弱,甚至淘汰,台励福的未来愿景有哪些?或者中长期有哪些目标?
  林董:我们未来的规划,会找出台励福的特色。所谓台励福特色,就是台湾加大陆,找出最能够发展的产品,不会一味与国内一些大厂进行正面竞争,我们会做出有我们自己的特色产品,走自己的路。
  一味地去竞争,大家都在拼利润拼价格,数量卖的很多,不一定很赚钱,对企业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今后不是追量,而是追营业额,和销量是并行的。

  中国叉车网:您说了一句:“我们最大的不变,就是变”,这句话你怎么看?怎么来理解这句话?
  林董:一个企业要生存,随时都要充满危机感,危机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适当地做调整。一个企业要想被消灭,就不变,及时修正才能不被消灭。变不代表是主轴的东西改变,我们讲的是要有弹性,是一直在强调企业要有危机意识外,更懂得修正。像我们这样的外资品牌在大陆,能做的这么稳定强劲,实质上一直在强调企业的弹性。

  中国叉车网:08年,我在德国展会上看过你们的一些产品,有些产品在大陆还没有,和英国合作的窄通道式叉车,是进行OEM贴牌生产吗?国内有出售吗?
  林董:贴牌,我们有几个产品是和其他国家进行贴牌合作,然后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进行销售。产品由我们生产出来,出口到他们国家,而英国的销售权归其公司,其他区域就由我们自己销售。
  目前在大陆,我们已经开始在启动这些高端叉车的销售工作,最近都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产品推广工作。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