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聚焦“两会” | 周颖峰代表:加快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 助推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4-03-07 09:26 性质:转载 作者:柳工集团 来源:柳工集团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周颖峰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周颖峰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今年两会,周颖峰重点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转型升级之后的人才培养这两大方向提出建议,近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聚焦。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

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着眼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抓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23年,我们推出的载重量25吨的混合动力轮式装载机与机重125吨的液压挖掘机,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周颖峰代表说,着眼未来,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线产业工人代表的两会关切:制造向“新”

又一次坐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周颖峰尤其留意其中有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内容。这名一线产业工人代表,是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报告中提及的“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与他的工作息息相关。

2022年,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将其他企业第四季度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2023年3月,周颖峰建议,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100%政策延续执行,或直接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所有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比例统一提高到100%。

“我提交建议后发现,不只一个代表希望政策延期,履职平台显示有好几条相似建议。”周颖峰说,自国家2021年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直接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甚至降到负数,在以后年度继续享受红利,“这使得企业研发意愿有效提升,创新意愿持续增强。”他在建议中列举了广西柳州市的数据,2021年全市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户数为1324户,同比增长73.1%(企业汇算清缴还未完成)。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达79.93亿元,同比增长90.7%。

很快,这条及时的建议得到响应,由国家税务总局主办,财政部协办。2023年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

“不设期限,就是在稳定企业的预期,让企业真正吃下定心丸,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同样地适用政策,将更有利于推动政策精准落地。”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企业所得税一处副处长周梅锋记得,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政策的消息一出,她和同事就开始配合相关部门起草操作性文件及政策操作指南。她说,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往往很受欢迎,“为了将好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好,这就更需要把操作指南写实写细。”

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从2023年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情况看,企业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制造业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1万亿元,占比近六成。税收大数据还显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企业的利润率为7.4%,高出全部企业平均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时也提到“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其中就包括出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举措,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

实际上,包括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在内,近年来的税收红包正通过“退”“减”“缓”等方式,让机器动起来,让工人、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涌动。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

各类税收政策的优化、延期也标注出我国企业创新走过的路。周梅锋注意到,随着科技创新在2012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税收优惠逐步向科技型企业、创新环节倾斜。她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变化为例说,2015年,国家大幅放宽享受优惠的研发活动及研发费用范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一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38.1%,年均增长11.4%;按汇率折算,我国研发经费继2010年超过德国之后,2013年又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

到今天,在车间待了快14年的周颖峰仍在追求创新。他不仅是一线工人,还是工艺技术人员,拥有自己的创新工作室。2023年,团队的活塞杆智能产线项目成功投产。“这标志着柳工核心零部件向智能化自动化制造转型升级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