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解析寻迹智行3D SLAM无人叉车的"智慧"从何而来?(本文纯干货)

2025-07-20 08:37 性质:转载 作者:寻迹智行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在智能制造浪潮下,传统物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国内智能物流装备领域的先行者,苏州寻迹智行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率先研发成功3D SLAM激光导航技术在无人...

在智能制造浪潮下,传统物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国内智能物流装备领域的先行者,苏州寻迹智行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率先研发成功3D SLAM激光导航技术在无人叉车领域应用并实现规模化量产,成功突破高精度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的技术瓶颈,重新定义仓储物流的智能化标准。

01 3D激光雷达: 无人叉车的"高精度大脑"

3D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波长905nm/1550nm)并接收反射信号,基于ToF(飞行时间)原理实时构建三维点云地图(精度±2cm@50m)。相比传统2D激光雷达(单层扫描),其优势在于:

  1. 多线束扫描(16线/32线/64线配置),垂直视场角达30°,可识别5cm低矮障碍物;

  2. 高帧率数据处理(10-20Hz),结合SLAM算法,实现动态环境下的实时定位与建图;

  3. 抗干扰能力强,适应粉尘、弱光等工业场景。

02 3D激光雷达VS其他导航: 技术代差显著

01 感知层面升维

与2D方案相比,3D SLAM方案搭载了3D激光雷达和更高算力的控制器,方便机器人采集足够的环境特征完成3D建图与定位,省去了对空间环境的改造,大大提升部署效率;

02 场景适应性增强

在室内高层货架和室外等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显著增强,对动态物体的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03 不受环境光约束

无论是昏暗的室内走廊,还是光照强烈的室外场景,均能通过3D slam进行导航、避障,充分释放机器人潜力;

04 盲区小

最小探测距离低至10 厘米,轻松实现无盲区覆盖。

03 1+1>2: 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闭环"

寻迹智行采用异构传感器融合架构:

  1. 3D激光SLAM:提供全局定位与动态避障采用改进A*算法优化路径规划);

  2. 末端视觉定位(点云双目相机):通过模板匹配与亚像素边缘检测,实现托盘叉孔定位精度±5mm

  3. IMU+轮速计:在激光雷达短暂失效时提供航位推算确保系统鲁棒性。

实测数据:在3C行业电子仓场景中,该方案使托盘对接成功率从95.3%提升至99.6%,单次操作耗时缩短至8秒(传统方式需15秒)。

在智能物流的赛道上,核心技术决定竞争力,苏州寻迹智行以3D激光雷达为基石,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工程化创新,持续为客户提供 “高精度、高柔性、高可靠” 的无人搬运解决方案

苏州寻迹智行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位于元和高新智造工场,是一家致力于全系列智能移动搬运机器人AGV/AMR研发、设计、组装、销售、实施部署、售后一体化企业,目前主营产品有:AMR机器人(含背负顶升、回转、辊筒、皮带、机械手臂)搬运叉车(含地牛平面搬运、堆垛式、前移举升式、平衡重式、三向叉式)、以及集群机器人中央控制系统(RMS系统),WMS系统,WCS系统等,同时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智能仓储搬运解决方案。 


公司是一家由政府基金参投,同时也是苏州市相城区独角兽入库企业,曾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企业、以及苏州阳澄湖领军人才企业、姑苏天使等荣誉称号。公司拥有稳定可靠的自主研发团队,现研发与技术人员占比公司50%,其中核心开发人员以硕博为主,具备了算法、软件、控制、机构等机器人系统的研发能力及定制化开发能力。目前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新能源光伏、3C电子、电线电缆、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电力行业等领域。


未来,我们将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