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进手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智能机器人》分析 | 是什么阻挡了中国机器人企业前进的步伐?

2017-03-01 06:21 性质:转载 作者:CeMAT亚洲物流展 来源:CeMAT亚洲物流展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然而,尽管中国机器人市场热度高涨,机器人企业 “小而散”,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科研基础薄弱等现状让人担忧。

  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安川电机与发那科公司分别位居全球前两位,三星、日立、本田、索尼、库卡、西门子等公司紧随其后。令人遗憾的是,在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Top15的排名中,中国国内专利申请人无一上榜,中国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明显。

  那么,用市场换技术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惨痛教训是:用市场换技术。市场让出来了,技术却没有得到。

  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应该学习特斯拉汽车的经验,勇于跳出思维的怪圈,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就技术发展谈技术。任何技术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绝对没有一成不变的技术,而任何技术的更新换代一定是跨越式的。

  过去,中国汽车产业迟迟发展不起来,关键是发动机技术不能突破,可是,特斯拉汽车不需要发动机,它瞄准的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方向:纯电动汽车。

  特斯拉的成功更多应该归功于商业模式的创新,特斯拉的核心产品是商业模式,而不是电机、电控。特斯拉所使用的电机、电控这些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核心零部件并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全球采购。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核心产品是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落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如果,机器人产业要想超车,可行吗?

  其实,不一定是超过别人,能够追上去也不错。但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国际化的、一流的研发人才。即使有机器人领域的人才还不够,还必须是国际化的、处于机器人领域最前沿的研发人才,只有他们才能够精准把握最新的发展路线和发展方向。

  二要有可持续的资金投入。钱是硬通货,没有钱要搞科研是绝对不可能的。究竟需要多少钱,没有人知道,但需要的时候随时就该有钱可以支配。

  今天人们赞叹谷歌、微软、苹果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真的很厉害,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有多少投入。

  在国际上,上千人的研发团队,每年投资10 亿美元搞科研的企业不在少数,而且有的少则投资五六年,多则十多年,他们能够沉住气,坚持下去。有些科研项目连续五六年没有任何成果出来,他们都觉得很正常。


 

123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