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智能机器人》分析 | 是什么阻挡了中国机器人企业前进的步伐?

2017-03-01 06:21 性质:转载 作者:CeMAT亚洲物流展 来源:CeMAT亚洲物流展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雷区二:传统招商模式——不适应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是工业化后起国家,通过制造业实现原始积累,在全球制造业中占的比重超过20%,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大量的GDP,培养了大量的产业工人。

  但是,今天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劳动力短缺现象将长期存在,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未来中国不是不发展制造业,也不是将大量的传统制造业关闭,而是要利用新兴技术改造、淘汰、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重塑制造业新格局。

  机器人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方政府都希望大力引进机器人企业,做大机器人产业。他们想到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和国外机器人企业合作,吸引国外企业投资建厂。吸引外国机器人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建厂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招商引资模式。

  通过这种招商引资模式引进的机器人项目可以很快生产出相对成熟的机器人产品,本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抢抓机器人产业发展先机,一开始就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甘于充当外资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工厂,很显然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起点就太低了。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传统制造业占比太大的情况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该调整这种战略了。

  引进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模式仅仅适用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应该站在机器人和3D打印产业的制高点上思考和布局,带领机器人产业走出“世界工厂”的发展误区,而不是千辛万苦把传统产业淘汰以后,马上又引进一批新的生产制造企业进来,5年、10年以后再下大力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沿海发达地区也该营造国际化的创新氛围。具体而言就是吸引国际化的研发人才和风险资本,构建国际化的投融资环境,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国际间的对话交流、产业孵化入手,而不是一说到发展机器人就去引进国外机器人企业前往投资建厂。

  要知道,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于两大要素:一是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的人才支撑,二是集聚了全球风险资本。很多科技中心之所以失败,在于只注重了人才的重要性,忽视了资本的力量。高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资本的介入,这才是科技创新的完整理解。

  雷区三: “机器人示范基地”遍地开花——不具有示范性

  在中国,一些城市仅仅依靠引进一两家国外机器人企业建了几个生产车间,有关部门就授予“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很多合资或独资的机器人企业没有实验室、没有研发中心、没有研发团队,实质就是一个生产车间。

  这样的示范基地对当地产业又将带来哪些帮助?

  传统机器人产业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后,也面临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挑战。未来在工业4.0 的大背景下,一件产品在哪里生产制造并不重要。中国应设法进入机器人产业的中高端,而不要仅停留在生产加工环节。

  “机器人示范基地”是必须的,可是这种荣誉应该授予那些在全球机器人行业拥有绝对或部分话语权的科研机构和企业,鼓励它们进一步壮大,带动中国整个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雷区四:“市场换技术”——将重蹈汽车产业覆辙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

  中国工业机器人2016年到2017年的销量增速分别为23.9%、25.8%,2017年机器人销量将超过10万台。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与保有量将分别超过到15万台与80万台,,到2025年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各路大佬挤入中国市场,一时间各路机器人在中国风云四起。在外资巨头库卡ABB等纷纷通过本土企业使自己更加适应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国内的机器人企业也在试图分割这块肥肉。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