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张天任:打造一抹“天能绿”

2017-01-03 07:08 性质:转载 作者:浙江在线 来源:浙江在线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长兴县煤山镇,沿着曲折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新川村便掩映在一片绿荫中。再往前走,一幢幢小别墅错落有致,整洁清明的村居环境,健全的...

  长兴县煤山镇,沿着曲折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新川村便掩映在一片绿荫中。再往前走,一幢幢小别墅错落有致,整洁清明的村居环境,健全的公共设施,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这个村子里,千万富翁就有近百个。”新川村村民的一番话,让记者有些惊讶。


  在这个人口仅3000人的行政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说起这30年来的“山乡巨变”,几乎每个新川村民都会把功劳归于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正是在他的手里,当年那家难以为继的村办小厂,成为了如今年销售额超过700亿元的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大型企业集团。
  就在几天前,张天任受邀参加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他表示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做百年老店,首先要有一颗“专注”的心。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张天任最为自豪的就是在创业过程中催生了一个产业的发展。此前刚刚发布的“2016年品牌价值榜单”中,天能集团品牌价值达到46.88亿元,位列电池行业首位。
  专注主业
  做好行业领军者
  天能集团的前身是煤山第一蓄电池厂,成立于1986年。两年后,年仅26岁的张天任,做出了一个让全村人都震惊不已的举动:借了5000元钱,承包了当时年产值不到8万元,负债却高达10多万元的村办小厂。从此,张天任和电池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找市场,张天任跑遍了当时上海浦东几乎所有做应急灯的工坊,寻求合作。他身兼数职,早上天不亮赶头班车,扛着一包电池进城去推销,遇到厂家要当场测试电池质量及容量时,一等就是几小时。在张天任的软磨硬泡下,最终浦东7家应急灯制造厂答应与他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努力,这家村办小厂第二年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仅扭亏为赢,产值攀升至8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超过200万元。正当蓄电池生意风生水起的时候,张天任却产生了危机感。当时的背景是,随着我国电力的加速发展,农村已逐渐缓解了供电不足的困境,应急电源的销量有所下降,市场在逐渐萎缩。
  上世纪90年代末,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张天任敏锐地意识到,动力电池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为此,他不惜重金聘请专家驻厂研发攻关,最终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的“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和“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
  1999年,在广西桂林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电动自行车里程大赛上,天能电池凭借优异的性能一举夺魁,成为了明星产品,订单纷至沓来。2001年天能电池销售收入首破亿元大关,2005年天能集团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2007年,天能集团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
  企业做大了,种种诱惑也“扑面而来”,“多元化发展”似乎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股潮流。但张天任始终保持一颗高度专注的心,那就是把新能源动力电池做精做透。天能集团有大量的现金流,前几年,房地产热的时候,每天有很多人主动找上门来,最多一天有五六批人,但张天任始终不为所动,坚决不投资房地产;开矿热的时候,同样有大批项目找到张天任,都被他一一婉拒了。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