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山寨也是一种创新

2016-01-02 18:11 性质:转载 作者:龚焱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有效的山寨

  也是创新的一种

  关于模仿跟创新的关系,以及山寨本身也是一种创新,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叫《模仿如何激发创新》,那本书是两个专攻知识产权领域的美国人写的。他们一个是UCLA的教授,一个是纽约大学的教授,在书中非常巧妙地提出了一个观点: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有完美的IP(知识产权)保护,有很多行业是不存在IP这个概念的。

  《模仿如何激发创新》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专利保护才能激发创新,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有IP保护,也并不是所有行业的IP保护最后都能够促进创新。某些行业在特定的场景下,在没有IP保护的情况下,相互间的模仿最终能够激发广泛的创新。

  所以,我想特别强调这个观点,一个有效的山寨式的创新也是创新的一种,只不过它是低阶创新。那么如何来进行移植创新,我提出四条基本路径 。

  第一条路径叫跨地区、跨地域的移植,通常是从发达市场移植到发展中市场。但是最近我们也发现了反向移植,从新兴市场开始反向移植到发达市场。长期以来有一个词,叫C2C,copy to China,就是典型的从发达市场移植到发展中市场。但在过去的3到5年,还出现了一个词,叫2CC,to China copy,到中国来拷贝,出现了反向移植。举个例子,微信最初的灵感来源于硅谷的Whatsapp,但是微信最新的一些创新,被反向拷贝回Facebook。

  过去3到5年,出现了“到中国来copy”的反向移植

  第二条路径,我个人称之为跨时域的移植,是说把历史上的元素移植到现在,通俗来说就是复古。在时装界,复古是非常多的。

  第三条路径,我叫做跨技术轨道的移植。一般来说是从高技术轨道移植到低技术轨道,但有时也会发生反向的。举个例子, 2013年我回国以前,在一家美国公司做顾问,那是一家在陶瓷行业耕耘了40多年的公司。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给这家公司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为了应对游击战,美军决定为每个陆军士兵都列装防弹衣,防弹衣的核心是特种陶瓷。

  这家公司抓住机遇迅速成为美军防弹衣的最大供应商,这是一个典型的B2G(business-to-government)的生意,B2G的生意在这个场景里面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是一旦列装完毕,防弹衣几乎不会损耗。这就给这家公司带来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列装完毕后,它所有的订单会一夜之间消失,没了。

  如何找到一个低技术轨道,把防弹衣的技术切换过去?这家公司在当时做了很多的努力,先是做防弹头盔,然后给车做防弹装甲,最后给直升机做防弹装甲,但是这些订单与原有订单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无法补足它在销售额上的巨大缺口。所以最后,它向其他行业,向低技术轨道转换,把同样的陶瓷技术运用到假牙上,运用到钻井过程中所需要的润滑细沙上,以及在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一种易耗品——高纯度的硅,硅在冶炼过程需要锅,而锅的材料就是特种陶瓷。

  它最终成功地把这项技术转移到了太阳能行业,在最巅峰时期,占据了这种冶炼锅在全球40%的市场份额。这是我们偶尔也能看到的从高技术轨道向低技术轨道的移植,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第四条路径——跨行业的移植,把A行业的创新元素移植到B行业。

  德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把山寨做到了极致

  我还想分享一个“山寨”案例,它不是一个中国公司,这个公司来自德国,德国是创新与专利保护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度。而这家公司,我们经常把它称作“山寨之王”,它把山寨的概念做到了极致,它是Rocket Internet(火箭互联网公司)。

  火箭互联网公司被称作“山寨之王”

  这是德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去年上市。我们从它的公司使命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家公司在网页上这样描述使命,它要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但是除美国和中国之外。为什么要除美国和中国之外?因为它所山寨的商业模式都是来自美国和中国。

  这家公司运作的范围,基本上覆盖三个领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金融技术,都是跟互联网直接相关的,互联网中的三个细分市场,是它主要聚焦的三个领域。

  这家公司极富争议,贝恩公司的Jennifer在2014年曾经给这家公司做过一个辩解,他作为分析师这样说:

  “不是所有人都是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火箭互联网公司所做的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创新(他没有点明这是山寨,其实就是山寨),大公司不可能同时在各处开花,所以火箭互联网公司战略性地选择新兴市场是正确的。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无论一个创新公司多么强大,比如说是Uber,推出了某个创新形态,能够在一年之内覆盖全球吗?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做到。任何公司在推出一个创新模式之后,通常是先在一个城市把它运营好,然后再扩大到一个国家,然后是其他国家,Uber在创立四年后才来到中国。

  火箭互联网公司的山寨形态是抢先复制

  火箭互联网公司的山寨形态是:在市场A,一旦发现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就迅速在市场B、C、D里进行复制。当然要实现这一点也是很难的,这家公司的总部在柏林,有超过250人的开发团队,就做一件事,迅速地开发网站和APP。

  在地推和运营层面,这家公司也很有特点,它用的是工厂模式。比如说在上海,它的运营团队开始运营,会拿到一本手册,手册就告诉团队第一天要完成ABC这几件事,第二天要完哪几件事,把每一项任务都流程化了。团队只要按照手册去执行,如果执行不到位怎么办?直接换团队。

  在互联网低渗透地区

  存在巨大的套利机会

  火箭互联网公司的总经理叫Alex,Alex给他们的模式做了这样一个解释,他说:

“我们一旦发现机会,马上就会着手去做,从做出决定到网站发布,我们最快只需要三周半的时间。

  即使强大如Uber,有可能在三周半内在全球上线吗?所以火箭互联网公司赶在这些巨头扩张之前,先把局给布了。它在哪些地区复制模式?在印度非洲、南美,这些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互联网渗透率极低。

  2014年,这些地区的互联网渗透率低于4%。到2018年还是会低于8%,而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70%到80%是有的。这些地区跟发达国家在整个基建方面的差距是巨大的,拿印度和美国相比,印度每9876人有一台ATM机,美国每743人就有一台ATM机,这种差异给火箭互联网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套利机会。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