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浅析叉车类机械产品的渠道政策设计模式

2012-03-05 16:30 性质:转载 作者:顾梓城 来源:凯傲宝骊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5、改变原有的渠道代理政策。这里又不得不说到合力杭叉了。这二者没有似上面几家在返利、价格、广告上大做文章,而是适当敞开了心门,将一部分原先的仰慕者放了进来,就取得了极大的效果。合力这种大量发展分销商的模式,不但利用了渠道资源增加了自身的销售量,而且同时利用品牌优势压榨了其他品牌对于渠道资源的争夺。杭叉则是在几年之前就加强了对渠道商的控制,据说是以控股的形式,来做大并控制渠道资源。因而,我们可以发现杭叉的代理商是几乎挖不动的,一是因为他们巨大的利益来源,二是因为他们对渠道的控制。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种渠道模式都有其特异性,和不可模仿性。因为,这些渠道模式都是各厂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身打造的,盲目的模仿和跟风只会带来失败而不是成功。
  但是,正如我上文所说,任何渠道政策的制定都离不开“正面拉动”和“侧面推动”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详述一下这两个内容:
  1、正面拉动即销售价格和年终返利。
    现在各个厂家的返利形式都已经脱离不了龙工模式的这种范畴了,所不同的只是价格高低、返利多少的问题了。有的厂家在拼命走低价,认为先占有市场是最主要的,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你拼命的牺牲了利润也换不来市场热情的拥抱,而以龙工为代表的已经亚成功的厂家,因为之前低价格的策略,现在在市场的价格再也卖不高。 因为,决定价格的不光是你的渠道政策和渠道商的心理预期、市场客户群的认可度,最主要的还是新产品的开发。因为倘若厂家在市场的高认可度基础上,能够及时的进行产品的改型和升级换代才能重新给产品定位一个好价格,从而获取高利润,并再向纵深占有市场。
  可见,价格政策不是随意效仿的,这个关系到工厂的发展和生存盈利。
  但是返利政策却是刻意效仿的。一般厂家在返利政策制定上都是依据两个数据:代理商的规模大小、代理商的年度签约指标。
  第一种返利政策叫:大代理商返利政策即鼓励代理商做大做强做专一。典型的特征就是:书面协议签订的指标很高,领导看的很高兴,仿佛猪肉已经吃进了肚子里。然后,给予的返利很高。结果是:到了年终,实现指标的代理商拿到了巨额返利,没有完成指标的则是灰心失望。造成了代理商心中的不均衡性。但是这种政策对小代理商有很大的欺虐性,因为他们可拿的返利就少的可怜了,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种:均衡性返利政策:很大程度的照顾了中小代理商的利益,降低了返利台阶和指标要求。但是给大代理商又带来了不平衡性,因为这个版本相比以前他们的返利和积极性降低了,也就是他们如果要拿到去年的返利,必须要往更高的台阶迈进,同时又降低了他们拿到返利的台阶,造成了他们的懒惰性,降低了激情。
  第三种:做文字文章的返利政策:有的厂家叫既要做婊子又要树牌坊,就是这个意思。又想在返利上来诱惑代理商,同时又舍不得花钱,唯有在文字上做些文章,这种返利政策拿出去常让代理商看得云里雾里,就是本厂业务员拿到手也要经过领导一番详细讲解和演示才能明白是怎么一个意思。这种政策拿到代理商那里,首先就引起了代理商的反感,觉得工厂在给他们下套。
  一般的返利各个厂家都是统返,比如以20台为台阶,返利是从1到20台返利,做到40台从1到40台统返;而有的厂家钻文字字眼,设计了这样一套模式,做到20台,从1到20台返利;做到40台,从20台到40台返利,前面不再累返。表面上看这很是照顾代理商了,其实这个协议就是狗屁,对于代理商根本没有刺激性和诱惑力,因为即使代理商签约40台了,心理上也是朝着20台奔,当他拿到第一笔返利后,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许转移精力,或许继续战斗。而且这分台阶返利和统返的奖励上并未给代理商增加多少实质性的返利金额。
  我劝各个厂家,最好不要这么设计返利模式,弊大于利。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