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电瓶叉车性能比较) 一、物流与工业工程的关系 工业工程学科的精髓就是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
系统观念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电瓶
叉车性能比较)
一、物流与工业工程的关系
工业工程学科的精髓就是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系统观念重视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目的性和创新性”,它要求人们把所研究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当作一个系统,强调按系统的性质、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树立系统观念。工程意识重视运用科学方法,把某些技术知识进行发展,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现代物流是工业工程的四大重要技术之一。物流系统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发展的新战略。对物流系统进行战略性规划、战略性投资和战略性技术开发是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物流能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一种核心能力。因此,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物流问题就成了业内、业外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热门课题。
物流是研究消费者和供应者之间的3个流(即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科学和技巧。而
欧洲的物流理论家们认为,物流应该由5个流构成,即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能源流和人力资源流,也就是说,物流的领域更为广泛。
可以这样说,现代物流理论是现代工程科学和现代经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涉及科学资源配置、仓储、搬运、运输、营销、信息、流通、环境、再生和系统科学。研究物流的目的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二、物流系统的观念
随着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广泛应用,物流行业已经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覆盖面最广泛的产业。要使物流充分发挥其职能,使其不断完善和优化,就必须使物流合理化,而物流合理化的关键就在于物流的系统化。
系统是同类或相关事物按一定内在联系组成的相对。于环境而言的有一定功能和相对独立的整体。它具有5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和动态性。
物流系统由物流各个功能要素组成,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并是具有使物流总体合理化功能的综合体。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是包装、仓储、搬运、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物流过程就是这七种功能的集合。但如果把它们相互割裂开来、分别管理,那么,物流系统就被肢解了,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理想效益。
现在,许多大型企业采用的是物流分散管理的体制,整个物流系统被分成了3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即采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相应的物流管理业务也分别属于采购供应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各个“环节”具有自身的物流职能,这种体制的物流功能可以和该领域其他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结合,有利于这个领域的统一开拓发展,但各领域又仅仅从自己的局部利益出发。例如:采购供应部门最关注的是供应商选择、采购条款的谈判,以获得尽可能低的采购价格为主要目标,而低价格又往往以增大采购批量和牺牲部分质量为代价,价格上的利益迅速被大量的库存费用和备件、备份费用所抵消。市场销售部门最感兴趣的是扩大销售量为主要目标,为了获得在品种和数量上的供货保证,往往几乎不考虑市场信息的准确性、产品投入的经济性和供货方式的可靠性,常会出现销售费用的急剧增加并抵消销售量增加所带来的利润。生产制造部门最在意的是生产过程的畅通,以保证销售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为了使生产得到可靠保证,所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建立足够的在制品库存。这样,在整个资源到商品的物流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都存在着过量的库存,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流动资金积压在物流过程中,以至于原来的物流系统处于滞流状态。由于各个部门自成一家,信息不畅,目标不一,就造成决策不同。由于决策不同,就造成人力资源、资金和能源的不合理投入,使整个物流成本大大增加,最终造成商品成本的增加,使企业降低市场竞争力。
由此可见,实现物品流动必须具备的功能客观地决定了物流只有实现系统化,才能实现物流合理化。用现代物流理论重新整合各个功能要素,将它们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认识和管理,才能真正地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物流系统的特征
企业是一个系统,它的功能就是将资源转换成产品,并提供给用户。这个过程就是物流的过程,物流部门支配着企业大部分的流动资金。因此,也可以说,企业就是一个物流大系统。 1、稳定性差而动态性强
物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涉及面极广的大跨度系统,它与生产系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极强,这是因为物流系统一端联结着生产,另一端联结消费者,系统内的各个功能要素和系统的运行会随着市场需求、供应渠道和价格变化而经常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系统就更加敏感,市场稍一波动,就会引发企业内部物流的变化,使原本优化的物流系统必须在新的市场要求下重新优化。由于市场的多变性决定了物流系统难于长期稳定,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极强的特点要求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变性,这就增加了系统的合理性和可靠运行的难度。
2、效益背反性
物流系统是中间层次的系统,因此,具有可分性,这个系统比较复杂,要素之间有着极强的 “效益背反”现象,在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顾此失彼,使系统总体发生变化,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整个系统瘫痪。比如在企业物流中,供应物流部门,大量全品种订货,这保证了生产部门的连续生产,并使自己部门的工作从容不迫,但却给仓储物流增加了负担,并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物流系统的“后生性”,即上游和下游的接口都已成型,而后由物流管理部门来“牵线搭桥”或“填平补齐”。系统中的许多要素在按新观念建立物流系统之前,早已是其他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往往受原有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而不能完成按物流系统的要求运行。“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系统内的若干要素之间存在损益的矛盾,这就是说,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产生效益的同时,又会使另一个或另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
3、物流大系统与其子系统的目标相辅相成
物流系统的各个功能要素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都已经比较成熟,因而,一旦按观念来建立物流系统,就会迅速发挥系统的总体优势。
物流系统中每一个功能要素可以构成一个物流子系统,物流各个子系统的共同目标是物流整体的效率化。对物流系统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一系列过程就叫做物流系统化。物流系统化的根本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当我们以物流系统总成本最低为目标来协调物流各个子系统时,物流总成本将分解到各个子系统上,构成各个子系统的目标。通过子系统的优化和重新分解把物流总成本分解到各个子系统的系统协调过程,最终可以找到物流总成本最低的物流大系统最优或次优状态。尽管此时各个子系统并不一定是相对独立时的最低成本状态,但却能使整个物流系统取得了物流总成本最低的优化状态。如果忽略了这个根本目标,就会出现尽管进行物流技术革新且子系统成本最低,但物流总成本反而变得更高了。
四、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物流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系统工程就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局部和整体的统一、整体协调和整体优化等系统思想、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有机融合而成的综合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研究观点是从整体出发,研究方法是最优化法,研究目的是整体最优。
系统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① 方法整体化。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系统,是一个整体,研究过程也是一个整体。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先着整体、再看部分;先看全局、再看局部;先看长远、再看当前;先看宏观、再看微观。
② 技术应用综合化。系统工程致力于综合各种学科和技术领域所获得的成就,是各种科学技术有机的配合,达到系统整体效益优化。
③ 目标最优化。最优化是系统工程所追求并能够达到的目标。
运用系统工程处理实际问题,就是运用系统观点和最优化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制作和运转的过程。合理的建立起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最终完成系统优化。
下面是我们工作中选取的几个实例。
例1、后卸货站台过渡平台的选择
货物装卸口即站台是物流大系统的一个“瓶颈”部位,此处的物流能否通畅直接影响到物流大系统的正常运转。站台过渡平台是
集装箱平板车与零部件仓库之间的一个物流环节,这个设备的正确选择关系到物流大系统的“瓶颈”消除,从而保证物流大系统的畅通。
为了保证集装箱平板车的掏箱作业,需要配置4台站台过渡平台安装在后卸货站台处,以调节站台和集装箱平板车的高度差,使叉车平稳安全的掏箱卸货。
通过对国内、国外站台过渡平台设备的了解和分析,1996年购置了
德国Hafa Stekvn3500型液压式站台过渡平台。使用后证明,这种设备使用性能很好,但设备价格稍高。于是,在再次增加设备时,改选了
法国 Auto Manu 30.2410型机械式站台过渡平台,设备单价降了3.5万人民币。
德国 Hafa Stekvn3500型液压式站台过渡平台为液压控制,随动性好,与集装箱平板车搭接平滑可靠,台体可以镶嵌在厂房内。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但维护保养的难度大于机械式。
法国 Auto Manu 30.2410型机械式站台过渡平台为全机械控制,靠
重力压缩弹簧和机械锁定完成与集装箱平板车的搭接,搭接的平滑性差。台体置于厂房外,集装箱平板车定位困难,工作环境差,安全性差。但机构少,维护保养方便。
国产机械式站台过渡平台属仿制产品,试用后证明其可靠性差,故障多,开动率低,现已弃之不用。
下表是三种站台过渡平台的性能价格比较。
项 目 法国机械式 德国液压式 国产机械式
设备交货状态 需要重改造,加附加装置 即可投入使用 仍需不断调试
工作条件 在室外,环境差 在室内,良好 室外艰苦
设备单价(元) 9.5万 13万 fg
雨棚单机价(元) 3万 0 dg
安全台单机价(元) 0.15万 0 fgsd
人力资源单机价(元) 0.875万 0 gf
单台设备总投入(元) 13.52万 13万 fd
4台设备总价(元) 54.08万 52.0万 hd
通过比较可知,以系统观念来分析,配置4台站台过渡平台,选择液压式站台过渡平台,总投入会减少2.1万元,并且设备整体性好,工作安全可靠。而选择机械式,尽管设备首次采购价格低于液压式,但这点利益已被设备改造费用、人力投入费用所抵消。而且机械式的使用效果差、安全可靠性差、设备的整体性被破坏、厂房外观受损害。如果把使用工况、厂房环境、安全条件、设备功能和设备价格综合起来考虑,把站台过渡平台看成从货源到零部件仓库这个系统中的环节来考虑,无疑选择液压式平台才是合理的。
例2、电瓶叉车的选择
叉车是物流搬运设备,是物流搬运子系统中重要的要素之一,它决定了物流效率。叉车选型的合理与否,实际上是物流搬运子系统能否高效合理运行的关键。而物流大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就是搬运,因此,物流搬运子系统的合理化也是物流大系统合理化的关键。
为了完成零部件的机械化搬运和装卸车业务,需采购4台叉车。我们对车型和厂家进行了综合性的比较,以便完成最合理的资金投入。
项 目 国产电瓶叉车
日本力之优电瓶叉车 国产
内燃叉车
型号 CPD20B FBA20P CPCD20—W
设备采购单价(元) 9.5万 19.5万 11万
充电机价格(元) 1.2万 标准配置,采购价含 kjfh
备用电瓶(元) 0.8万 90-100% hfj
电瓶寿命(年) 2 6-10 ggh
折算成相同寿命(元) 2.4—4万 hfhf hh
开动率 40—60% 90—100% hh
折算成相同开动率(元) 9.5万 bnj hh
单台总价(元) 35万 19.5万 hh
4台总价(元) 140万 78万 44万
备件单价 相对便宜 相对昂贵 相对便宜
维修难度 拆卸/分析/诊断 自动诊断 拆卸/分析/诊断
维修工时 多 少 多
人力资源投入 多 极少 多
备件贮备量 多 少 多
电瓶保养 复杂 简单 hj
噪音 大 极小 很大
污染
无 无 大
操作灵便性 一般 好 差
外观 一般 好 一般
性能价格比 不好 最佳 一般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各种设备所涉及的成本不仅是其首次的采购成本,更大的是它的运行成本和效率成本。如果选用
进口叉车,单从有形的价格分析,总费用就减少了62万元。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工作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靠性高、开动率高和故障率低的设备。如果仅仅考虑设备采购单价、设备国产化、维修备件单价,而盲目追求国产只会造成高成本、低效益。因此,选择故障率低、可靠性高、开动率高、操作方便、维修少而简便的进口叉车,其性能价格比最好。 例3、垃圾标识的选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是环保的重要环节之一,工业垃圾的分类存放是环保最基本的要求。
为了完成对工厂垃圾的分类存放,以便顺利通过国家ISO14000的检查,必须对垃圾存放点进行标识。标识点约3000个,标识方法可有两种选择:一是采用不干胶标准标识,二是采用金属牌标识。
下面就是两种垃圾标识的性能价格比较。
项 目 标准不干胶 金属牌 备 注
标识总投入(元) 0.9—1.2万 6万 hh
辅助标识复印纸投入(元) 0 0.072万 hh
人力资源投入(元) 0 2万 hh
总投入(元) 0.9—1.2万 8.1万 资金投入相差6.9—7.2万
规范化程度 高 低 hh
工作难度 小 大 hh
工作有效性 高 低 hh
维护保养 容易 复杂 hh
外观 美观 难看 hh
人力资源投入 少 多 hh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采用标准不干胶标识,将降低资金投入6.9—7.2万元。这不仅提高了工作双效(效率和效益),并且给该项工作的合理化改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标识更新、容器清洁等都十分方便。相反,仅仅考虑标识的豪华气派,以为这样一来会提高通过ISO14000验收的可靠性,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后遗症,当容器被污染时(多发事件),清洁不便,当标识被损坏需要更新时,就会损坏容器,从而造成浪费。
例4、生产计划和订货计划的协调
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配合对于一个优化的物流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常人们认为,物流设施和生产物流量与生产规模成正比,即当生产量增加时,物流设施的需求量也增加,库存量必须增加,零部件资金占用增大;当生产量减少时,物流设施的需求量也减少,库存量也必然减少,零部件资金占用减少。
当生产计划随市场的变化需要进行动态调节时,生产计划受市场拉动是弹性的,而订货计划受供货周期和合同条款的限制是相对刚性的。在企业自营全部或绝大部分物流业务的前提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这时,当生产量降低时,就会造成库存量大于消耗量,出现资金流滞停,出现包装容器和仓储面积的紧张,以至需要增加包装容器和仓储面积的配置,生产量减少的越多,需要增加的物流设施就越多。当生产量增加时,就会出现库存量等于或小于消耗量,造成包装容器和仓库的闲置,造成资金无效占用。
长此以往,原本高效合理的物流系统的效能就会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和实例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企业物流系统中,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一定会使物流系统取得最优的实效,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