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食品公司叉车工长期在-18℃以下的冻库工作 每两个小时“解冻”一次

2019-08-14 15:53 性质:转载 作者:李小庆 来源:厦门晚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外面四季变换,这里天天寒冬,食品公司叉车工长期在-18℃以下的冻库工作,每两个小时“解冻”一次。在冻库工作的李平亮浑身上下包裹得严...

  外面四季变换,这里天天寒冬,食品公司叉车工长期在-18℃以下的冻库工作,每两个小时“解冻”一次。

在冻库工作的李平亮浑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

  大耳朵“雷锋帽”,两个16层加厚口罩,羊毛夹克加两件大棉衣,大棉裤,厚军用棉鞋,围巾把脖子围得结结实实,浑身上下只露出眼睛——从冻库里出来的李平亮,看起来与室外的高温天气“格格不入”。

  51岁的李平亮在位于海沧新阳的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当叉车工。夏天,当其他人喊着热得受不了时,他在-18℃以下的环境中工作,天天都是寒冬。

呼出的热气与冷气交汇,没多久口罩就被冻硬

  冻库闸门一开,一股寒气四散。叉车工穿着厚厚的棉服,只露出一双眼睛,进进出出。“他们是转运的,进来最多一分钟,我们长期都在里面!”李平亮与进出冻库搬运货品的叉车工不同,他开着高叉车,在冻库里上货下货,呼出的热气与冻库里的冷气交汇,没多久口罩就被冻得硬邦邦。

  白天,冻库里有三四个开高叉车的人,每人负责一个区域,进来的货物用扫码枪一扫,李平亮就知道在哪个库位,开着高叉车一溜烟就去了。“小库里30秒就够了,大库可能要40秒!”李平亮说,这个时间包括货物从中转站出发再回来的时间。

  冻库是李平亮的天地。51岁的他在安井当叉车工已经7年,无论外面刮风还是下雨,酷暑还是寒冬,都与他无关。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冻库保持-18℃,上下温度变化不超过2℃。

进入冻库不到一个小时,眼睫毛冻成冰也不停歇

-温度计显示冻库内低至-19.4℃

  11年前,河南人李平亮在老家跑大车。后来,两口子来到厦门,都进入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起初,李平亮当了半年的装卸工人,考虑到岁数逐渐增大,他去考了叉车证,想进厂里当叉车工。

  2012年,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冻库建立,李平亮成为第一批在冻库里工作的叉车工。正式上岗之前,他得先实习三个月。当时,他认为,老家冬天也很冷,他这个北方人,应该没问题。

  “第一个月确实受不了,脸冻得痛,手脚都痛!”李平亮说,尽管心里有预期,但这么低温的工作环境,还是第一回遇到。刚开始时的压力比较大,不单要抗冻,还要保证工作精确无误。进入冻库不到一个小时,他的眼睫毛就冻成冰,只好用力擦擦,继续小心干活。“要从8米高的地方拿货、上货,眼睛不能近视,不能戴眼镜。”

  一个月后,李平亮开始适应了冻库内的工作。他多穿了几件衣服、两条棉裤,戴上口罩。到现在,李平亮工作时要穿上四件厚衣服、两条厚裤子,冬天还得加上一件厚衣服。他说,刚开始不懂,口罩只戴一个,很快就被冻硬了,冷气透过口罩直入心肺。“吃”多了冷气,肠胃就不舒服。

冻库外面没建缓冲区时 里外温差达50多摄氏度

  在冻库待两个小时,李平亮和工友们就要出来“解冻”。但工作是不能停的,所以只能“谁受不了了,谁就出来”。李平亮说,出来在缓冲地带待十几分钟,手脚暖和一点,再进去。

  “解冻”的另一个目的,是和工友说说话。在冻库里,大家都戴着口罩,各自在不同的区域工作,除了叉车进进出出的声音、上下货物的声音,就只剩下呼吸声。李平亮说,还好他是一个话不多的人。

  在冻库待久了,猛然出来,还有些不适应。李平亮说,刚开始,冻库外面没有建立缓冲区,夏天从冻库出来就是30多摄氏度,温差达到50多摄氏度。现在,冻库外面设立了10℃左右的缓冲区,出来就适应多了。

  李平亮说,他曾经在冻库里连续工作6小时。说来也是巧合,那一次,他在前一天晚上刚刚买了一双加热垫,没想到第二天就迎来“旺季”,一直忙碌,也没感觉到特别冷。“一百多元呢!太贵了。”李平亮说,此后他再也没买过加热垫。

终日见不到阳光晒不黑 每天喝点酒从未感冒过

李平亮在夏天也穿层层厚衣服

  从上午8点进冻库,到晚上8点出冻库,除了上厕所吃饭,李平亮几乎没有到冻库以外的地方。揭开口罩、脱下棉衣的李平亮,面色红润,皮肤偏白。身边人很嫉妒他:“你怎么没晒黑呢?”李平亮说,终日不见阳光,怎么可能晒黑?他伸出一双带红点的手:“这是冻的!”

  李平亮说,他每晚准时下班,都要炒两个菜,喝上半杯小酒。他不喝多,但每天都喝,“身体会舒服一些,这么多年我几乎没感冒过”。

  李平亮很满意自己的工作,相对于其他工种来说,他觉得这不算累。公司包了一日四餐,还提供住房补贴,待遇也还不错。公司每年都会发放棉服、棉帽等劳保防护用品,每月还有额外的低温补贴。这段时间,他打算“游说”刚毕业的儿子也去考叉车证,“继承”他的事业。

【记者体验】

-18℃是什么感觉?

  长期在厦门生活的人,大概都不会知道-18℃是什么样的感觉。

  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记者进冻库体验了近两分钟。穿上保暖大棉袄,拉开闸门,进入冻库一瞬间,记者的全身被冷气包围。叉车师傅们开着叉车,前进、卸货、倒车、出库,一气呵成。工作人员说,因为冻库里没有水汽,因此看不到冰块,只有在门口有些零碎的冰碴子。

  因为穿了棉衣,一开始,记者没有感觉特别冷。但慢慢地,记者露在空气中的小腿感觉像是被细细的针扎,开始发麻,看不见的冷风,从四面灌入身体。一分多钟后,记者从冻库里“逃”出来,但被冷气“袭击”的双腿,在几个小时后还感觉发麻。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