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5月开始,丰田佐吉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对欧美进行了考察。通过此次旅行,他对欧美各国日益普及的汽车感受深刻。日本关东大地震(1923年)后,在灾后重建中到处活跃着进口汽车的身影。当时日本汽车市场一直被福特和通用汽车所垄断,前者于1925年在横滨建立了汽车组装厂,其生产能力迅速上升到每年8000辆汽车。而通用公司则在1927年也紧跟着在大阪建厂,每年可以生产10000辆汽车。丰田佐吉因此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生产日本国产汽车的重要性,进而决意将开发国产车的愿望委托给长子丰田喜一郎。
1929年,丰田佐吉将丰田自动织机(G型织机)的专利技术转让给当时在世界纺织业界处于领导地位的英国普拉特公司,得到了高达10万英镑的转让费。丰田佐吉把这笔钱交给长子丰田喜一郎,交代他去欧美好好学习汽车技术。次年,63岁的丰田佐吉因病去世。
在丰田佐吉63年的生命中,共获得了84项日本专利,提出了35项实用方案,在国际上也获得了9个国家的专利。创始人这种不断改进技术、创造新技术的基因实际上成为后来丰田企业文化的一种传承,影响到了丰田对技术方面的行为。丰田佐吉的精神后来被丰田喜一郎制定为《丰田纲领》(1935年),被丰田集团各公司承制至今。
3
丰田喜一郎
为完成父亲的心愿,丰田喜一郎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考察英国的交通,并走访了美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弄清了欧、美国家的汽车生产情况。从1930年3月开始,丰田喜一郎便开始着手研究小型汽车发动机。他在爱知县刈谷市丰田自动织布机制作所院内一个角落的仓库里挤出一块地方,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点。1933年,丰田公司设立汽车部,拉开了汽车生产的序幕。
到了1934年9月,丰田公司第一台实用的汽车发动机——A型发动机制造成功了。这台发动机排气量为3389CC,为6缸直列式发动机,机型为A型,其燃烧室经过多次反复设计,最大功率可达65马力。至此,制造汽车的核心和关键问题被突破了。1935年,丰田汽车部分完成了载人汽车和货车的试制生产。1936年4月,AA型轿车正式开始投产。
1937年,丰田汽车公司正式成立。这一年的11月3日,丰田汽车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作为纪念,丰田公司将这一天定为公司成立日。在丰田喜一郎成立丰田汽车的一开始,他就确立了“用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生产高质量的汽车,进而加入世界第一流汽车工业”的方针。这一方针为后面丰田公司进入汽车王国奠定了重要理念方向,丰田公司后来的很多生产方式都是在这条理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我们研究那些基业常青的企业时,都会发现创始人的远见和理念的确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1952年病逝为止,丰田喜一郎带领公司先后研制出了A型六缸直列汽车发动机、A1型轿车、AA型轿车、AB型四门敞篷旅行车,可谓硕果累累。
不过,当时担任丰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首任社长的是丰田佐吉的入赘女婿丰田利三郎,其中的原因,是丰田汽车当时的很多资金周转来自三井家族,而这个女婿正是来自三井家族。这是一次典型的资本与实业的成功联姻,此后丰田家族和三井家族便交替管理丰田汽车。丰田喜一郎后来成为丰田汽车第二任社长,庞大的汽车帝国在他们手中被正式搭建起来。
丰田公司成立的时间,刚好处在二战期间。受战争订单的红利,1940年,丰田公司的汽车产量达到了15000辆,但战后却下降到了仅有3275辆。二战后,日本转入战后经济恢复期,丰田喜一郎提出了三年赶超美国汽车工业的口号。面对差距,当时担任制造系第二机械工场主任的大野耐一认为:日本和美国汽车工业的差距,是日本人在生产中存在严重的浪费和不合理现象造成的。只要消除这些浪费和不合理现象,劳动生产率就应该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这种理念,最后形成最具有革命性的生产管理方式——丰田生产方式的出发点。
在大野耐一不断努力地改进下,丰田汽车的劳动生产率直线上升。到了1982年,美国通用公司人均生产6辆汽车,而丰田公司却达到了人均生产55辆的水平。从人均创利来看,这年通用公司人均利润为1400美元,而丰田公司人均利润为14000美元,整整是通用公司的10倍。
与此同时,丰田喜一郎早就意识到造出了好汽车,如果卖不出去也就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下决心要建立丰田的销售网络。经过几番周折,他终于找到了当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大阪分公司的销售公关部副部长神谷正太郎。在丰田喜一郎“三年赶超美国”的口号感召下,神谷正太郎决心加盟丰田公司。此后,他运用其丰富的经验,提出了“一个府县建一家销售公司”的设想,并且脚踏实地使之成为现实。制造和销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正是丰田得以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
2025-04-28 07:44
2025-04-28 07:43
2025-04-28 07:41
2025-04-28 07:40
2025-04-27 18:23
2025-04-27 18:22
2025-04-27 18:21
2025-04-27 18:19
2025-04-27 13:55
2025-04-27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