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自动化、智能化如何驱动驱动新物流发展?

2017-11-27 09:23 性质:转载 作者:靳忠祥 来源:物流沙龙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那么,怎么做这个工作呢?

  这边是分配逻辑,系统里面有一个大的任务池,这边是定单任务池,下边是不同的工位,不同的人员拣货,根据不同的任务规则,把每个格子里面做定单集合,一旦一个定单完成,就再找一个定单马上分配过来,实现连续作业。这边有不同的规则。

  如果我去分配的时候,会在剩余定单里面寻找相同的订单往这边匹配。如果SKU都没有重合的情况下,我会到这边往这边匹配,通过这个逻辑实现整个负载均衡和连续作业。

  下边是一个实例,如果已经分配好了这些定单,并入这些货架,就会把这些货架和工位建立联系,同时这些货架和这些工位联系。联系完了之后,随着货架的搬运,你会往下流,这个时候就一边货架还没有到这个工位上来,但是我已经分配好了。我就把这个任务直接分配过来,这样就实现了一边作业,一边分配,没有任何的等待,没有任何阻隔的时间,做到了实时流入,实时拣货,实时匹配,从而优化了搬运的效率。

  我们认为仓里面最复杂的是这个环节,这里面有很多解决方案:包括人工仓里面加人员行走进行作业,可能还需要人员的行走,但是会有一个波次的时间,投入相对少,但是柔性上也碰到一定的问题。也可以做全自动化的方案,加非常密集的存储,这样可以实现优化存储,但是还是主波的逻辑,还是有一些问题。第三个是方案和投资额比较大的,很难拓展。最后我们认为机器人方式可以实现优化行走路线,没有波次概念,连续作业,最后投资和柔性可以灵活应对场景的变化。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解决方案,通过梳理发现这个方案是比较好的点。

  第一是模块化的场景,整个这个区域里面是一个无人区,全部是机器人和货架的穿行。这个货架里面有两种,一种是可以直接对整箱进行拣选,适用于门店业务。这边是拆零货架,这一侧做电商业务,这边做门店业务,而且可以切换。如果是定单量比较多的时候可以全部做电商业务。这边是无人区,机器人把货架进行批量的搬运,如果需要打包,人员拣完之后上生产线打包,打包之后到楼下进行核单或者是分波,通过这个场景实现了门店发货和电商发货的兼容性。

  这边是不同的效果图,这边是门店作业区,这边是电商作业区,这边是串联。

看一下这个方案的价值和优势

第一,峰值无忧

  一个方案好还是不好,就看峰值期行不行。平常2万件,需要配制7个工位,30个机器人。到4万件的时候,工位9个,机器人40个。大促的时候7万件,机器人90台,工位14个,大促过了时候到谷值。通过增加机器人,通过调配工位的数量来实现全年各种场景的兼容性,从而实现了峰值、谷值的兼容。

第二,快速实施

  一个方案从开始进场到给客户交付需要多长时间。第一周,强弱电二维码。第二周机器人到场,货架安装,两到三周之间完成货架的组装。第四周是现场培训加系统调试,第五周开始系统上线做爬坡运行。从开始入场到给客户交付,35天完成整个部署。这是我们一个6千平标准仓的客户,在武汉的鄂州。直接过来之后就上双十一的大促。

  可以体现多渠道零售,门店业务和电商业务在一起兼容。整个方案中的布局是非常模块化的,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算法和逻辑是很复杂的,通过改这些算法和逻辑来适配不同的业务形态,但是解决方案中的硬件是完全标准化的。软件是复杂的,但是硬件是标准的。
 
方案中的优势,我们做过对比:

  存储能力提升。因为机器人的货架是2.4米的高度,隔板货架一般是1.8到2米,同时可以做分散存储,所以可以提高整个存储密度,也不需要主通道。一般情况下可以提升35%到40%的存储密度。

  节省人员。整个方案中比平常的拣货能力一般是3倍左右,以前可能需要100号人,现在可能只需要30号人就可以完成这个拣选任务,所以定单量越大,对人员的节省是越明显。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人工,从而提高效率。

  柔性切换,这个方案中的各个点都要随需而变,不要因为某个场景限制了发展。可以通过对货架的调整,比如说这边是做化妆品的,只要把层板拉掉就可以了。SKU不断变化,货架可以任意组合适应。工位上的人,多功能工位,可能早上是入库上架,重物、下午检货,晚上盘点,一个人可以干多工种。根据这个作业要求匹配不同的功能,从而实现整个效果。

第三,柔性拓展

  把整个方案中通过增加工位,通过增加机器人数量来应对波峰和波谷的需求。而且这个图里面是热力图,越是热销的商品会自动的移到前端,以减少整个搬运的距离和减少货架搬运的次数。如果越呆滞的就会移到后面去,通过促销的节拍自动调整,不需要人工介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机器人的数量来应对峰波谷的要求。

  我们公司是专注于机器人在物流中的应用,为客户和甲方带来价值。我们在国内外实施了很多个项目,看一下联华的案例,他们做的新零售的场景,这边有B2B的,也有B2C的。电商区是今年刚刚做的一个项目,这样就实现了多渠道零售的全仓业务。

  这边是日本的项目,这个项目是叫做多分区联动,可能这边是防火墙,一方面是实现了消防分区和机器人联动,一旦消防发生,会全场急停。机器人可以穿过防火墙在里面搬运,这是跨区的联动方案,在国内和国外非常典型的应用,而且是一个创新的点。

 

123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