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制造2025》及十三五规划陆续颁布,明确了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更被称为中国的工业4.0。而作为实现工业4.0的必备基础,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尤其是机器人技术与装备,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
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机器人产业的大发展,开发区制造业升级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虽然中国的机器人销量已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非常低。在制造业每1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这项统计数据上,中国仅有30台,不仅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与世界平均水平62台相差一倍多。如果在2020年中国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100台,则大概需要30万台机器人,存量市场还要增长50%左右。加之与机器人配备的自动化装备,空间在3000亿左右。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行业密切相关
目前,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用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自动化设备替代生产一线的工人,通过对亿元以上企业的调研,初步估算全区企业已经拥有多关节及其他类型机器人300台左右,机器人普及密度大约120台每万人。
一是使用总量与密度达到一定水准。目前全区已经拥有工业机器人约300台套左右,其中六轴机器人150台套以上,使用密度超过120台/万人,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与国际制造业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使用具有明显的行业偏向性。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机器人的密度水准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类型密切相关。工业机器人在电子整机厂和汽车配件企业中普及率高。由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有产业中,以电子企业为主体的绿色光电产业与汽车零部件产业体量很大,产值占比超过60%,因此在川奇、亚普、保来得等企业的拉动下,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经超过200台/万人。而在轻工纺织、机械、电气等行业中的使用率则较低,不足10台/万人。
三是自动化与工业机器人改造并行发展。前几年,中国市场劳动力廉价。开发区企业坐享人口红利,因此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多不高。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才开始生产线自动化的改造。调研显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机器人改造的发生,大都是在整个自动化改造的同时,在生产线的局部环节试验性进行的。而在所使用的机器人种类上,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则更偏向于使用一次性投入较少的非多关节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大多被用来与工人协作从事某些工序。
四是机器人设备的供应方多为集成商。由于每个工业企业生产工艺都具有其独特性,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商所生产的机器手臂需被自动化集成公司改造设计后,才能加以应用。经调研,区内企业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几乎都不是从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直接购买,而大多是向工业自动化集成公司购买。
2025-04-29 11:08
2025-04-29 11:02
2025-04-29 10:53
2025-04-29 10:49
2025-04-29 10:47
2025-04-29 10:44
2025-04-29 10:42
2025-04-29 10:33
2025-04-28 07:44
2025-04-28 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