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腾飞说,株洲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创造基地的目标,以解决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空间、功能配套、市场开拓等问题为导向,在产业基地建设、集聚发展、科技创新、保障服务等方面全力扶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城,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一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围绕干线轨道、地铁轻轨、城际交通、铁路货车等主要产品种类,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按照开发储备一批、引进争取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要求,以国家重点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为职能,重点推进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及城轨客车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二要培养龙头企业。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培育中车株洲研究所有限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研发创新性企业,培育中车株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整车研制服务创新性企业;支持中车长江车辆公司株洲分公司在株洲成立独立法人的车辆制造创新性企业;培育中车电机等多家企业成为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核心产品研制和服务并重的创新性企业。实施中心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孵化培育一批相关产业的中小科技创新企业。
中国动力谷通用航空集群:打造国内一流通用航空基地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产业的核心,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而株洲,正拥有着制造这些明珠的核心技术。株洲是我国唯一的中小微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拥有60年航空军工的生产经验。目前我国在役的中小型飞机,60%以上的航空发动机均产自株洲。”株洲高新区工委书记谢高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谢高进向记者介绍,株洲也是新中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六大航空工业基地之一,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中小微型燃气轮机、航空机械传动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代表着我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技术实力。由株洲企业研发生产的“玉龙”中小航空发动机,去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依托这些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近年来,株洲正在开建通用航空城,航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整机制造、航空配套和衍生产业已经起步。整机制造、建设机场,是株洲几代人的夙愿,也是株洲工业华丽转身的标志之一。
所谓通用航空,是指民用航空器从事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当前,国家正在酝酿开放低空空域,这是对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巨大利好。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用航空具有科技含量高、涉及范围广、拉动效应强的特征。国外研究资料显示:通航投入产出比为1∶10,就业带动比为1∶12,可以迅速拉动机械、电子、材料、信息、能源、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低空的开放,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即将迎来“井喷”。通用航空产业迎来黄金时代。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瓶颈即将突破。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需求量约10000架,通用航空全产业产出规模约15000亿元。通用航空产业极有可能成为继汽车、高铁后第三个国民经济增长领军行业。
面对规模达上万亿元的市场,株洲市及时拟定《株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纲要》,力争经过培育、发展、成熟三个时期,到2025年,使通用航空产业年实现直接产值870亿元,集群年产值达到千亿元目标。
株洲通用航空城已被列入国家和湖南省航空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省政府在《关于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湖南航空产业示范园,以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株洲航空产业园为依托建设株洲通用航空城,通用航空产业项目集中布局在株洲建设。”
目前,加拿大普惠、法国透博梅卡、北航小蜜蜂等,已相继加盟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公司,中航动力零部件制造、山河科技、美国罗特威、南方宇航高精传动等大项目落户株洲。据统计,“航空城”现已吸纳航空及非航企业近20家,航空产业连续几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
“发动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整机+配套产业+衍生产业+通用航空运营”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未来可期。在相继获评“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中小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荣誉之后,株洲市在去年底又获得“最具投资价值的通航产业园”荣誉称号。
株洲大力推进通用航空城建设,山河科技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飞虎无人直升机、罗特威直升机整机下线并实现销售,高精传动、中航发动机维修中心建成投产,机场大道、航空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2015年株洲市拥有航空产业企业30多家,实现产值过百亿元。
株洲以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小型直升机整机制造和航空传动系统零部件,打造集研发、生产、孵化于一体的航空产业园,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通用航空基地,完善“中小航空发动机+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的航空产业链。
中国动力谷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基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
从京珠高速东出株洲大道,便是今天的株洲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聚集区。在这里,沃尔沃、上海大众、雪佛兰、北京现代等国内知名汽车品牌4S店一字排开,整合汽车文化多种元素的汽车博览园建设正酣,汽车整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文化展示四大体系逐步成型。
2010年10月28日,北汽集团株洲生产基地的首款产品BC306Z下线;2012年5月18日,北汽集团决定,在株洲建设年产30万台整车及30万台汽车发动机基地的二工厂;2013年11月21日,北汽株洲分公司举行第2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这标志着北汽株洲基地生产能力取得实质性提升。
北汽入驻,实现了株洲汽车产业量的膨胀,质的突破。在这只“领头羊”的带动下,株洲汽车产业迅速集聚。
去年11月10日下午,北京汽车株洲分公司第50万辆整车下线。自2009年北汽株洲分公司落户株洲之后,株洲汽车产业犹如踩上了飞转的“风火轮”。中车时代电动具备年生产新能源客车整车1万辆、动力系统总成及关键零部件2万套的能力,打造了国内独一无二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北汽二工厂、汽车零部件配套园、汽车博览园稳步推进,以北汽、时代电动为骨干,集聚了160多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目前,株洲拥有两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初步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串联和并联混合动力技术,并有整车批量商业化运营的地区。未来的方向是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依托国内外资源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在生产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科研力度,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汽车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学校进行合作,搭建“产学研”技术研发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株洲汽车产业振兴计划描绘出了“45232”蓝图:着力构建汽车整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文化展示四大体系;引进发展经济轿车、新能源大巴车、纯电动乘用车、重卡、专业特种车五大产品;形成以高新区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生产、芦淞区南方宇航专用车生产两大基地;建设株洲县、醴陵、攸县三大特色园区;建设株洲汽车博览园、石峰区汽车物流园两大物流文化展示区……
到2020年,汽车产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其中整车产值450亿元,零部件产值270亿元(含外销),其他汽车服务业收入80亿元。
中国动力谷:“十三五”期间将建成《中国制造2025》试点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样板区
车轮滚滚,呼啸向前。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即将开启,新的目标就要跨越。
“十三五”期间,株洲将抢抓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低空空域逐步开放、能源战略深度调整等重大机遇,构建中国动力谷“三基地一中心”,即建设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创造基地、国内一流的通用航空基地、全国新能源汽车基地和动力产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将中国动力谷打造成为株洲产业振兴主阵地、转型升级主引擎、城市形象新名片。
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南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渗透拓展和深度融合。推进“人机互融”,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研究、制订、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制造模式在行业推广应用。依托轨道交通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建设数字化工厂,推进制造过程和重点产品智能化,培育发展新型生产方式。
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围绕动力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和行业重点实验室,整合各类科研平台资源,面向市场形成技术集成、共性技术研发、小试中试和工业性试验的资源服务网络。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联盟,支持和资助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更多地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挥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航南方公司等军工研究院所的技术、产品、人才优势,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
谢高进说,我们制定了“中国动力谷10年发展规划”,从2013年起未来10年,株洲高新区将通过“12345”的总体目标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即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中国动力谷;实施“二”大步骤:建成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发展“三”大集群: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建设“四”大园区:河西示范园、田心高科技工业园、董家高科技工业园、金山科技工业园;推进“五”大工程:产业集群创新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知识产权创新工程、人才支撑创新工程、金融服务创新工程。
到2022年,株洲高新区将基本完成“一区四园”共213平方公里的园区规划建设,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工业生产总值将突破4000亿元,培育3个国内领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及2家超300亿元、4家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上市企业数达到20家,国家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数达到50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35%,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未来十年,株洲高新区将以最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最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在产业上,形成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在空间上,建成“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在区域上,发展成为中国动力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的幸福区。最终,将中国动力谷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和国家创新科技园区的样板区。
2025-04-27 18:25
2025-04-27 18:18
2025-04-24 13:29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