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机器人产业吹响“高精尖”集结号

2016-04-07 09:45 性质:转载 作者:经济日报 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快、市场好,但是与国际巨头相比,企业竞争力较弱,产业发展应避免低端化、同质化等问题。”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副所长王影表示,通过到各地调研发现,一些自认为是搞机器人的企业,并无核心技术,也不能生产核心部件,仅仅从事简单组装工作。

    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逾90%的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即便是像新松这样的国内机器人领头羊,2015年营业收入也只有16.9亿元,同国际机器人四大家百亿元的营业收入相比差距较大。与此同时,我国机器人企业在核心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目标市场不稳、用户市场不大的问题也很突出。在国内一些地方大规模推行以机器人替换人工的过程中,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外资品牌的机器人,其中汽车等重点领域的机器人业务更是几乎被国外巨头所包揽。

    为此,《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5项任务。其中,《规划》还特别提到,要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跨界融合,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措施给力更需落实

    为了实现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规划》提出了6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利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工业转型升级、中央基建投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政策措施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企业直接融资和并购;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机器人产业链特点的产品和业务,推广机器人租赁模式等。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政策措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将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好规划更需要好落实。龚晓峰表示,“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做好产业布局,防止一哄而上,着力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各方应真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力避资源浪费,更加注重实施“以市场育技术”的战略,在激励创新、打造产业链、加强应用上多下功夫,尽快把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

    中轻集团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杨漾也表示,以往机器人产业过多强调“拿来主义”、集成创新,今后,要更多强调原始创新,持续加强核心技术创新,着力解决行业发展瓶颈问题。

    为此,杨漾建议,国内机器人企业要切实加强研发工作,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由于机器人企业力量较为有限,还应加强同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集各方之力打造产业联盟,共同推进创新发展工作。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