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工业互联网时代,智能硬件和软件中间件在制造业迅速崛起

2015-09-13 21:48 性质:转载 作者:物联网智库 来源:物联网智库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彭昭:福特的项目,如果在其他的制造业企业中推广,具备工业化大批量复制性吗?

  鹏宇:这要看企业是否下定决心解决痛点问题。福特做全球大范围工厂联网的重点是要建立整个企业的中央管理系统,要第一时间拿到所有工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测,提升管理效率。如果没有大范围联网,全球的报表汇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时间成本很高,而且报表的质量、精度和规范性都是问题。通过中央管理系统,使用成熟的IT方案极大的压缩了时间成本,报表的质量也大幅上升。汽车厂虽然大批量的采用机械手臂进行生产,生产线很先进,但是在辅助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方面,提升的空间仍旧很大。

  国内企业如果也能下定决心,就能复制这套做法,这其中最大的难度在于企业标准。国外的企业往往先建立标准,再决定具体投资和实施。一旦进入具体的实施流程,目标已经非常明确。第一步是把所有的数据采样先做好,存储下来作为标准模型,至于这些数据怎么挖掘和分析,慢慢再跟IT公司探讨,这是第二步、第三步的事情。前期有个周密的计划,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编制企业标准这个事情,国外是靠专业的顾问咨询公司,国内更多时候是靠企业自己的部门或者相关供应商。

  彭昭:所以国内如果想打通商业系统和工业系统,最大的难度在于找不到顾问咨询公司,只能依靠企业自己?

  鹏宇:专业顾问咨询公司缺乏是事实,但也并不完全是找不到的问题,如果找到的话,制造企业愿意为这个事情买单吗?因为咨询公司提供的是专业服务,是无形的东西,国内企业仅仅只为看得见摸不着的服务买单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环境。

  顾问咨询公司的角色在国内往往被分化在系统集成商、设计院和企业内部的I工程师团队身上,很少有专业的公司承担这个任务,这是在提工业互联网的时候,国内和国外差别最大的一点。

  另外补充一点,其实在工业互联网的推进阶段,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公司只需要聚焦在自己擅长的一段,比如有些公司擅长云端技术,有些擅长传输技术,有些擅长传感技术,有些擅长芯片技术,把每个公司的长项组合起来,形成生态圈,才是适合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思路。

1234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