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工业互联网时代,智能硬件和软件中间件在制造业迅速崛起

2015-09-13 21:48 性质:转载 作者:物联网智库 来源:物联网智库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这两种做法都可以进行尝试。工业系统和商业系统的融合,强调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的实施方案已经有了大量的安装实例,软件架构,数据管理和安全加密对于IT人来说非常容易理解。

  互联网能够如此易于扩展,如此强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和模块化。无论是云平台还是各种应用软件,都有完善的API接口。不管你开发任何东西,一定要有比较完整的开放接口支持,准备好跟第三方去打交道,才能形成生态圈,快速实现各种功能,解决痛点需求,但是很不幸,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这种概念并不普遍,大都比较封闭。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渡过程,从原来的完全封闭状态,到现在逐步在某些行业有了通信标准。但是这种通信标准也不能保证完全互联互通,不能解决统一设备模型之类的问题,还是属于局部的互联状态。我们所提供的中间件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向上有比较完善的API供各种IT系统调用,向下支持开放驱动框架,拥有众多标准和非标准的通信协议,能够跟传统设备直接打交道。这套方案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从大量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得来。

  彭昭:如果采用第一种做法,所有的商业系统都能实现和工业系统无缝对接吗?

  鹏宇:是的。比如MES管理系统,本身是信息系统,对接的是事件和流程,关键需要的就是数据。但是传统的工业数据存在于传感器和执行器那些封闭的盒子里面,而信息系统是没办法拿到这些数据的,或者获取数据的代价比较高昂。所以就需要成熟的中间环节去破解这些数据,而且是使用相对低的成本破解数据,否则没有意义。

  我们的定位就是要解决中间这个环节,让工厂底层所有的数据都能汇总到IT系统进行处理。我们正在做一些独特的项目,顶层采用IBM等提供的设施管理信息平台,中间层使用我们从工厂到信息系统的采集和传输平台,底层采用传统的控制系统。

  以我们在福特汽车实施的项目为例,直接从各种机械设备上面提取数据,采集之后把所有的数据变成福特规定的数据模型,汇总到全球统一的数据中心。比如工厂里的空压机如何规范,有多少个监控点,命名规则,运行参数和报警,以及数据记录都在我们提供的智能硬件中完成并接入IT网络传输。这个项目是IT部门发起的,因此要求所有传输数据和联网设备可以被IT理解和管理,不允许使用原有的自动化协议,这就需要建立整套的规范。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工厂设备中的变量是很难直接翻译成IT语言的。福特项目的核心是建立数据的企业标准,福特采用了强大的顾问团队的建议,在各个国家的各个工厂,推进信息的全球化集中管理。如何跟不同的设备通信,如何还原通信对象,如何在网络中配置通信对象,福特都做出了明确的标准要求。

  彭昭:福特项目最终实现了什么价值?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