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在高速成长中。真锂研究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高达3,816.74万kWh,较2011年的2,663.58万kWh增长了43.29%;而201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还只有2,156.03万kWh。迅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足以表明,锂离子电池产业正处于它发展的黄金时代。迅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足以表明,锂离子电池产业正处于它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预测,201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3,287.43万kWh,是2011年的近5倍(见图6),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9.45%。真锂研究预计,2015年,包括电动自行车、xEV(包括HEV、PHEV和EV)在内的交通工具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总量就将接近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而在2018年至2020年间,工业&储能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总量也将接近或超过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
之所以做出看起来如此乐观的预测,主要基于以下三点:①现有的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市场(如手机等),因产品的升级而导致的需求在快速增长;②锂离子电池不断在诞生着规模巨大的新市场,如平板电脑、移动电源、电动汽车等;③锂离子电池在快速取代着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其他化学电池的既有市场。
仅以铅酸电池为例,数据显示,中国移动通信基站电源市场对铅酸电池的需求量每年在4,000万kWh,中国电动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低速电动汽车等)市场对铅酸电池的需求量每年在5,600万kWh,汽车启动电池市场对铅酸电池的需求量每年超过5,300万kWh(上述各市场都包括出口需求)。而目前在上述各个领域,锂离子电池都已经开始规模化取代铅酸电池。
拉动锂离子电池市场高速成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交通工具、工业&储能市场和3C电子产品市场。其中,3C电子产品市场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最主要的应用市场,近几年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保持着25%以上的市场增长率。2012年该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高达2,758.61万kWh,较2011年的2,132.57万kWh增长了29.36%。
在这个市场,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的智能升级对电池用量的需求在增长;二是新产品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对于传统功能手机,可能700mAh的电池就足够了,但对于智能手机,2,000mAh都显得不够。至于后者,突出的例子是平板电脑产品自2010年推出以来,到2012年迅速取得了1.3亿台的年销量;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充电的移动电源产品市场2012年极其火爆,销量是2011年的2.5~3倍。
这里重点提一下移动电源市场,对这个市场之前提得不多。这个市场近两年出人意料的高速增长,将很多中国企业从死亡边缘又拉了回来。早在2011年底,锂离子电池产业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会有大批企业在今后两三年内消亡,也会诞生一批新的企业,如赵本山所言“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当然,这个观点现在依然正确,但是整个时间却被适当延缓了,一些新企业强力冲击市场的同时,一些转变较快的“老牌”企业也重新焕发着青春,死的只是那些不知变通的企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移动电源市场的大爆发。
中国在引领着全球移动电源市场的发展。针对欧美的一些客户的抽样调查显示,欧美人用移动电源为手机充电的目前还不多,在一般的会议场合,大家一般都会去找电源插座来充电。而在北京的地铁上,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的人随处可见。数据显示,在2012年全球123万kWh的移动电源用锂离子电池的总销量中,超过80%是中国制造,而中国市场的销量也达到了52.2万kWh,占比高达42.44%,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源市场。
蓬勃发展的移动电源市场,极大地带动了中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18650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也显著改变着这两大类电池的产业格局。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方面,原来是东莞新能源(ATL)、天津力神(Lishen)、深圳邦凯(B&K)、河南环宇(Huanyu)等老牌企业的天下。现在,以美拜电子(MBELL)、东莞迈科(McNair)、曙鹏科技(SpringPower,深圳豪鹏科技旗下锂离子电池企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进企业崛起,并对邦凯、环宇等形成了超越。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
2025-05-15 19:02
2025-05-12 08:39
2025-05-12 08:33
2025-05-12 08:30
2025-05-12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