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政策红利PK市场困局 锂电池行业春天已来临?

2014-11-19 08:22 性质:转载 作者:谢振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行业陷发展困境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正激增,但有多少是面向民用市场呢?当前,在政府主导较多的情况下,如何由“政策轨”顺利过渡到“市场轨”,成为产业内外人士思考、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之一。

  “国家之前对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通过政策推动公共领域为主,现在已经开始转向市场导向私人领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究室任美林表示,电动汽车私人市场是一个细分市场,其商业模式在政策春天的来临之际更要不断地探索前行。

  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困局,锂电产业的发展也被认为正遭遇“举步维艰”之境,刘家新是持这样观点的人士之一。

  “现在看起来这个行业很红火,但行业前列应该是生存得比较艰难,有时候感觉到举步维艰了。”刘家新指出,锂电池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是中间工业品,不是终端产品,靠下游产业拉动。

  锂电池生产商的经营状况也反映了如此困局。据刘彦龙秘书长发布的数据,国内动力锂电池生产线投资规模最大的天津力神在2013年的动力锂电池销售收入为1.94亿元,但公司去年业绩却是亏损。

  另外一家锂电池巨头比克电池处境也十分尴尬。比克电池2013年合并财务报表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6亿美元,同期营业成本为2.02亿美元,净利润亏损1.16亿美元。

  对于锂电市场背后的驱动力,墨柯分析认为,正从“价格驱动”转为“技术驱动”。他指出,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幅与车用锂离子电池价格的降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电池价格每下降10%,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约20%~30%.

“价格驱动的利好,已基本到底。我们认为,当初预测锂离子电池特别是汽车,可能在今年会下降10%~15%,但现在看不到,能到10%就很不错。这对今年或明年市场有一点影响,同时锂电池技术驱动的时代快要到来。”墨柯说。

除了技术仍需较大突破,锂电池高企的成本仍是制约产业发展因素之一。成都兴能新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杰指出,“制约行业发展的是高成本,而电池寿命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电池成本占了整车的60%。据统计,在电动汽车应用过程中,真正让电池使用寿命突破3年的并不多。一个只有3年寿命的电池占整个电动汽车60%的成本,这个行业怎么能够快速发展和普及呢?”程杰的疑问也代表了大众消费者对电动车的一些认识。

  竞争激烈之下,锂电产业也面临无序竞争。刘彦龙直言,锂离子电池应用市场广阔,但行业竞争激烈。“国内锂电子企业,有一定规模的多达300家,无序竞争非常残酷。”

  对于行业的惨烈竞争,也有锂电材料企业代表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已做好了价格战的准备。

  储能市场空间大

  锂电池在3C、动力行业广泛应用的同时,储能也被普遍视为产业的又一大增长点。

  有数据显示,目前锂电应用最大的是通讯数码类电池,在2013年的市场占比高达62.77%,其增幅约15%。

占比尚小的储能,被外界所看好。刘彦龙预测,未来五年,传统的IT用锂电池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10%左右,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50%以上,而储能用锂电池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20%左右。

  墨柯预测,交通工具电动化市场以及工业储能市场逐步增大,将占据锂电池50%的份额。“移动基站从去年开始爆发,今年估计会翻两番。家庭储能开始在日本德国市场兴起,我们认为未来一、两年内席卷到美国甚至中国及其他地区。”墨柯表示。

  刘家新也认为,电池工业的机遇除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带动,第二是储能电池的需求增长。

  “锂电池这几年发展下来,技术成本在降低,我觉得,锂电池已相对成熟。”刘家新认为,过去外界更关注锂电池在动力上的应用,“实际我觉得储能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中科院成都有机研究所研究员范未峰也认为,储能领域的机遇不能错过,现在各种各样的发电站,不管是风电站、火电站,发的电如果没有储存的容器就只能输送给用户,如果用户不用就白白浪费掉,这是现在电网的现状,即时产生即时消耗。如果在每个家庭和居民区里加上储能电站,形成分布式储能系统,既方便上游发电厂的生产,也调节了下游的使用情况。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