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产品开发与产业升级——中国车用柴油机工业的历史教训

2014-07-27 14:54 性质:转载 作者:孙 喜 来源:中国工业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阅读坐标一、为什么中国工业升级不可能绕开自主产品开发?二、能力缺口的历史根源三、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向复杂(系统...

  阅读坐标
  一、为什么中国工业升级不可能绕开自主产品开发?
  二、能力缺口的历史根源
  三、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向复杂(系统)产品的演变
  四、困境中的中国车用柴油机工业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为什么中国工业升级不可能绕开自主产品开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形成的要素驱动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走向终结。这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2.0”成为政府、学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焦点。但转型升级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水到渠成,而要求从微观经济活动到宏观政策把握的全方位转变。二十多年的市场化进程,曾经一度使宏观调控和竞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必要的产业政策(其中,主流经济学家和法学家提供了这一过程中主要的智力支持):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产业政策才以“产业振兴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形式回归经济政策体系,中国政府才得以按照自己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公开、全面地介入微观经济活动。
  然而,当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存在偏差时,“积极”的产业政策也有可能成为错失转型升级机遇的“帮凶”,甚至将整个经济发展引入歧途:今天社会各界对“四万亿后遗症”的讨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在2011年底颁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下文简称《规划》)中也反映了类似的问题:在这一规划中,产业升级的重点任务涵盖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等八项内容,并分别赋予其“重要”、“关键”的角色,以求兼顾工业结构的方方面面。这种任务清单使产业政策目标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不分主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些绕不过去、并决定其他环节有效性的转型关键环节被淹没在政策“杂烩”之中,这势必不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兼具“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使命,并一再遭遇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策围堵,这又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扣紧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只有紧紧围绕这些关键环节来组织有限的政策资源,才能一鼓作气完成工业升级、跳过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将通过中国车用柴油机工业的反面例证说明:与其他“重点任务”相比,对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的钻研,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工业升级过程中最重要、最艰巨、并具有全局性意义的任务;其中,本土企业的自主产品开发是学习外国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它也因此成为中国工业升级的微观基础和关键环节。这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升级不可能绕过自主产品开发,这需要中国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来构建长期稳定的产业环境,降低本土企业产品开发的风险,从而使自主产品开发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自主产品开发是实现工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为了说明“中国工业升级不可能绕开自主产品开发”这个道理,我们需要首先明确转型升级的目标是什么。一个笼统的回答是提升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何为“工业竞争力”?对竞争力最著名的定义来自1984年美国工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的一份背景报告,即“在自由公平的市场环境中,一个国家提供经得起国际市场检验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其能够维持并提高居民的真实收入,而不必为进入市场去降低工资”。这一界定清晰地刻画了“竞争力”的三个基本特征:市场优势、收入增长和可持续性。这影响了此后大批学者对竞争力的认识。其中,有学者据此将经济活动区分为“高质量活动”和“低质量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能否实现报酬递增与技术变化,其中前者源自大规模生产性投资,而技术变化则是长期研发的结果。换句话说,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是进行高质量活动的重要进入壁垒,这种进入壁垒为发达国家企业的优势地位提供了保障,也使其有条件将产出收益最大程度地转化为自主支配的利润和工资。而对后进者而言,无论是后进国家还是后进企业,只有跨过资本与技术壁垒、进入高质量经济活动,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工业竞争力,转型升级才不是一句空话。
  其中,自主产品开发—推出新产品并改进现有产品———是跨越资本与技术壁垒最有效的方式。因为自主产品开发需要后进者提出自己的产品概念,这为其:1)钻研和改造西方技术指明了方向,从而提高了知识积累的效率,这是跨越技术壁垒、占据产业链高端(“调结构”)的必要条件;2)创建新的竞争标准、自主开辟价值链、甚至重塑产业格局与边界创造了可能,这是摆脱价格战干扰和领先者束缚、获得高收入(“稳增长”)、加速资本积累的起点。而反复试错冒险的开发实践使后进者逐渐积累起自身的技术经验,这种经验是他们提升技术密集度、适应外部技术变化、最终主动参与和发动技术变化的必要条件。总而言之,自主产品开发为追赶者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成为他们学习外国技术的最佳途径和工业结构升级的“发动机”。

上一页12345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