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工程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现场会在徐州召开

2014-06-13 07:38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营销服务方面,公司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战略导向加速了信息化与营销服务的融合。营销服务信息化建设本着“垂直平台、水平整合、移动应用、智能分析”的规划原则,建设完成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移动CRM、营销服务门户Portal、商业智能BI、呼叫中心CallCenter和经销商管理系统DMS在内的立体化、全方位信息系统格局,覆盖市场、销售、服务、备件、经销商协同等5大业务功能模块,并在公司总部建成一个全局呼叫中心和一个智能决策中心,实现了公司总部、营销中心、经销商、服务商、供应商的多级业务协作和管控。大力推广销售漏斗模型指导销售过程管理;主动引入基于条形码的备件仓储管理体系,规范备件出入库管理;建设400分布式呼叫中心,实现了代理商直接进行派工和回访。

    加速开展营销服务国际化进程,2012年,完成海外营销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对公司进出口业务和海外经销商进行管控,覆盖巴西印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五个地区的经销商;建设完成巴西呼叫中心系统,实现巴西客户服务本地化。

    供应链管理方面,2011年7月,建设完成工程机械行业首家集采信息化平台,并成立了独立的物资供应公司。各分子公司的年度、月度计划,批次计划,送货计划与供应商、外协单位实现了全面集成,并通过物流管理系统的延伸,实现了与供应商的协同运作。目前,徐工和宝钢、上柴等500家主要协作厂商建立了协作信息化平台,核心供应商企业直接根据徐工采购计划形成自己的生产计划,实现了徐工生产计划与供应商供应计划的衔接,形成优势互补的供应关系,降低了采购费用,实现了按生产节拍供货和零库存管理。

    3、综合集成情况

    依托于SAP平台,构建了包含产品研发与工艺(PDM)、生产计划与控制(PP)、采购与物流(MM)、销售与售后服务(SD)、财务管理与成本(FI/CO)等六大业务领域一体化运作平台,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工作流的四流合一,并以此为核心枢纽,根据各业务领域的需要,向外深化延展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经销商管理系统(DMS)、供应关系管理系统(SRM)、制造执行系统(MES)、商业智能(BI)、全面预算信息化平台(BPM)、全球协同办公平台(OA)等,打破了信息壁垒,加强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打造出涵盖研产供销服和财务一体化全价值链管控平台,在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之间高效集成,为支撑集团从“战略控股型”向“战略经营型”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方面,在SAP平台上开发工艺设计这个枢纽模块,建立了符合国内制造业业务流的一体化平台,确保基础数据从创建、维护到支撑跨部门业务、跨公司业务的数据流的统一;实现技术文档、设计BOM和工艺数据流畅的向制造发布;物料数据通过一体化平台贯穿于研产供销服以及财务各个领域;建立SAP&MES跨系统接口,实现基础数据以及业务往来的信息交互,实现对制造执行的数据支撑、无纸数字化制造的支撑;工程变更模块的推行,规范和简化了设计变更和工艺变更,使变更影响分析更全面、更快捷,大幅减少了人工跑单的时间,减少了人工更改的错漏。通过强调业务协同,推行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并行,减少技术准备周期约30%,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生产管理与生产控制集成方面,ERP将生产任务指令、产品BOM传递给MES系统,MES根据生产能力和资源分配情况生成排产计划,并下达到各设备,全程监控物料使用状态、设备状态信息和工序进展信息,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

    •根据生产计划编制车间级的作业计划,通过组批或拆分的方式形成车间级的作业计划,直接指导车间工人的生产;

    •对于紧急插单情况的满足。当有临时性紧急生产任务下达时,MES系统应能够提供从ERP系统导入生产订单并编排紧急作业订单的功能,紧急作业订单的优先级将被排到普通作业订单之前,实现生产的合理调度和快速响应;

    •物流及时配送的响应。通过ERP与MES的集成,实现拉动式配送,并使物料出入库信息及时进入ERP,使库存与实际始终保持一致,提高物料管理精确度,减少缺件及浪费;

    •通过与控制层系统、DNC/PLC、DCS等的应用接口,获取控制层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指导生产过程的管控。通过采集设备数据,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形成异常自动报警机制,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采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信息,尤其是对产品BOM结构中的关键性物料的信息采集。当产品发生质量缺陷时,可以准确追溯到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缺陷;

    •建立产品的制造档案,对产品生产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建立产品的制造档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

    •对产成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通过条码技术实现产成品的跟踪,实时了解产成品的生产进度,提高生产过程的敏捷性。

    产供销集成方面,依靠CRM、SRM、集采平台、ERP、MES等系统,各系统之间数据自动流转,实现了产供销综合应用集成。用户订单以合同形式进入CRM和ERP,并实现两者间的自动数据同步,在ERP中将合同转化为生产指令传递给MES制订排产计划,将物料信息传递给集采平台形成供应计划,利用SRM系统实现上游供应商的协同,按生产节拍供货。利用全价值链平台,用户订单可跟踪到物料采购阶段,产品质量可追溯到研发设计阶段。

    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集成方面,实现银企直连,每天下午4时各子分公司的资金集中到集团资金池,第二天按需拨付;实现集团内部资金计息管理、借贷管理;彻底解决“A公司高借贷、B公司高储蓄”的双高困境;实现集团资金科学管理与合理调度,节省集团财务费用,提高资金利用率;通过加强信用额度管理,实施全面信用考核,即能保证ERP系统及时发车又能保证按时回款,有效避免了之前出现的到年底集中要账的情况,徐工每天的回款资金流平稳、准确、可预测,实现销售合同与回款、回款与车辆VIN码的一一对应,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精度;成本核算更加精细化,核算由原来的分厂级到单台成本,通过ERP的物料帐管理甚至可以追踪、分析不同批次原材料成本对单台车成本的影响,为产品赢利能力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产品线宽度与深度决策更加科学化。

    利用BCS报表合并系统,统一了集团的会计核算标准,规范了徐工集团各单位财务报表管理工作,实现了集团层面的主要报表合并,保障徐工集团ERP系统运用的整体数据质量,提升了集团层面报表合并的工作效率,集团合并报表由原来的7天时间缩短为3天内完成。

    实施全面预算信息化平台,构建徐工集团从战略规划到计划、计划到预算、预算到执行、执行监控到分析、分析到考核评价的集团预算闭环管理体系,运用预算管理工具实现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转化、分解,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导性作用,同时有效实现预算系统与ERP、BCS合并报表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4、发展模式创新情况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徐工集团不断探索创新营销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2012年通过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促成销售20亿元,用信息化手段试水"鼠标+工程机械"创新营销新蓝海,在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率先创造新的市场增长点。

    二是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010年徐工集团设立了国内首家工程机械物联网应用研发中心,开展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在车辆位置监控、车辆工作性能检测、健康状态评估、故障诊断与预警、远程维护、主动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推出新一代物联网智能信息服务平台,突出精细化作业、智能运营、自助平台、可视化管理和零距离服务,提炼客户服务8大亮点和16项行业特色应用,重点发展高度传感器、故障模型、专家系统和多技术融合等新技术。徐工集团积极发展和壮大江苏的物联网产业,形成了行业的示范应用,对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移动应用平台。营销服务方面,上线移动CRM系统,构筑手机移动平台,从受理、派工、响应、到位、发件、完工直到回访的整个服务过程,都通过手机移动平台来完成,实现了“10分钟响应、2小时到位、48小时完工、72小时回访”,有效改善了客户售前、售中、售后的过程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主动、及时、有效的服务;建设完成物联网客户自助服务平台,客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自有设备的地理位置、工作时间、历史轨迹、当天油耗、健康状况、保养提醒等信息,设备的一切情况尽在掌握,灵活调配设备资源,畅享徐工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服务;2012年上线的全球协同管理平台支持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接入,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办公。2012年7月,徐工集团被授予“中国企业级移动技术应用优秀创新实践单位”称号。

1234567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