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转型升级 引领复苏

2009-11-19 10:26 性质:转载 来源:TechWeb.com.cn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以精益生产为代表的深度挖掘,带来了企业对IT服务的需求,相对以往,这种服务对纵深的要求更高。比如,合力技术中心的项目组眼下正忙着对叉车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进行分析,这也是精益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合力对此课题采用外包的方式,将从软件分析到咨询报告的一揽子服务交给业内一家专注叉车散热领域的公司,价格不菲。

  王兴山也看到今年央企对IT服务的新要求: “随着集团管理的深度应用,客户对IT服务的要求越来越系统,从IT咨询到信息集成,再到运营维护,通用软件厂商和软件外包厂商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淡了。”

  软件服务的比例已经成为衡量通用软件厂商运营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浪潮ERP的软件服务比例已经占到整体营收的35%,但王兴山觉得这还不够,45%才是浪潮的最终目标。为了完成向服务的转型,不少通用软件厂商都积极酝酿并购,向IT服务转型,浪潮也是如此。

  此外,作为软件外包的龙头老大,东软则已经将外包业务扩展到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这样的核心业务。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曾表示,未来,东软的海外收购将会是一个常态,并且不分国家和地区,而是按照业务进行。

  作为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有效途径,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曾下发加快发展服务业的7号文。今年,产业转型与升级变得更为迫切,而由此引发的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也将IT服务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也许,正如王兴山所预言,甲骨文并购Sun改写IT产业格局的传奇,在中国也会上演。

  精益生产能相对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难题。而对中小企业而言,出口转内销还面临的另一难题,是从单纯的供货商向具备美誉度的品牌厂商的转型。在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经营压力下,这种转型还必须是快速的。快速实现品牌推广和加大国内营销力度的渠道在哪里?——在电子商务中。

  其实,早在几年前,当同行追求“多元化”生产时,李棠华就瞄准“一指禅”,一心一意经营K.O裤钩品牌。他选择了一条独特路径: 先通过电子商务包装自己,再打品牌。

  李棠华是互联网上的“50”后,他开博客,建网站,拥有一大批粉丝。甚至在展销会上,李棠华也没有大摆展品,而是把自己和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的照片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裤钩太小,没人能注意,马云是全球互联网风云人物,通过照片也能树立我个人的品牌形象。”

  通过这样的“另类”方式,K.O渐渐打出品牌。李棠华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已经“止跌”,前不久,他刚刚在网上做成了外贸的第一笔单,终于向海外走出了第一步。

  李棠华独特的品牌法,颠覆了电子商务只能做生意的常规,互联网成为中小企业品牌突破的一条捷径。

  “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知识和网络复合型中小企业主群体也已逐步形成,中国的产业升级在新一代的中小企业群体中看到了曙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资深专家郑敏这样评价。

  随着中小企业向电子商务大“移民”,IT厂商的思路也日渐清晰。9月22日,戴尔公司携手VANCL创始人陈年等互联网英雄,启动中小企业营销活动。向耐克经营模式靠拢的VANCL,已经成为互联网“轻公司”的典型代表。同样是在9月,已经着力电子商务深耕中小企业多年的联想扬天,仅用三个季度就完成了全年30万台的销售目标。

  谋划新布局 区域分工日趋明晰

  转型服务,其实也是IT企业以至整个信息产业变“软”的过程。在这样的结构新布局下,信息产业也开始了在中国版图上的整体迁移,区域产业分工日渐明晰。

  近日,台湾企业鸿海(富士康)放出新的投资计划,将在两三年内斥资百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0亿元),在中国内地打造3C家电渠道,鸿海当家人郭台铭还透露,集团在电子商务领域也将有所发力。此外,郭台铭的名字还频频出现在李开复创新工场的投资者名单里。看来,这个全球代工之王已无心恋战制造业,鸿海由“硬”变“软”的趋势日渐明显。

  信息产业结构变“软”,不只体现在硬件厂商的领域多元化。软件行业20%的高增速,更加显示出其信息产业发展引擎的地位。正如前文所提到,软件产业正在整体向服务“纵深”转型——通用软件厂商扩大IT服务的营收比例,软件外包厂商向核心业务外包渗透,细分的服务需求更是催生出一批批行业隐形冠军。

  在这样的结构新布局下,信息产业也开始了在中国版图上的整体迁移,区域产业分工日渐明晰: 西部将更多地扮演制造基地角色,东部则向产业链前端迈进,向市场和服务升级。

  2009年9月,思科与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而在此前的8月,惠普和富士康已经为重庆带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IT产业项目。10月,英特尔向成都追加投资7500万美元,使英特尔在成都的总投资增加到6亿美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也表明,2009年1~8月,在东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出现负增长之际,西部的增长率却达到了19.2%,成为全国之首。

  IT西进无疑吹响了产业迁移最嘹亮的号角。中西部地区正以全面“优于”东部的经济数据,催生出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快速升级。

  相对于西部上马制造基地的火热,东部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产业链前端。

  9月16日,2009年中国(广东)国际电子商务大会召开,此次大会着一个特殊的背景——《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纲要》在“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一节中提出,“进一步确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如何更好地将珠三角打造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为本次大会的核心议题。

  与此形成强烈对应的是,9月12日,在杭州召开的“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政策论坛”内部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深圳创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被誉为“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则早在电子商务方面先行一步,6月27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牌杭州市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成为“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基地”。而金蝶在深圳成立试点会议上高调亮相,以及用友携杭州打造移动商务,也折射出软件厂商之间的暗暗角力。

  以加工制造闻名的东部为何纷纷抢滩登陆电子商务?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长三角、珠三角的制造优势正逐渐消失。曾创下“中国制造”奇迹的东部不会坐以待毙,它们正在发展外向型服务,向产业链上游求生存。

  这就是浩浩荡荡的产业迁移,西部制造基地日益巩固,东部市场前端悄然转移,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并没有重走东部以密集劳动力取胜的老路,发展高附加值、外向型济经已经成为区域升级的关键,“服务”成为大家共同的话题,“中国制造”再次呈现“软”化趋势。

  生产 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比上年同月加快7.9个百分点,创下了近19个月的新高。

  消费 10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投资 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0710亿元,同比增长33.1%。

  招工 7月份,IT人才招聘回暖势头明显。与6月份相比,企业发布招聘的IT人才需求职位增加了5%。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