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第一个月,全球工业车辆市场以另人触目惊心的-51%开局,之后的颓势就如开了闸的洪水一般无法阻挡。2009年第一季度,是全球工业车辆市场最惨淡的时期。在主要工业车辆市场,除中国以29%的跌幅略少外,其他如欧洲、美洲、日本等地区跌幅均在50%左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跌幅受2008年较大市场基数影响甚至远远超过这些地区。
中国有句古话,一年之计在于春,2009年春天以这样的形势开局,我相信在座的许多企业领导们和我一样,熬过了许多不眠之夜。行业外,全球物料搬运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各国紧急出台的救市计划还未显出成效,人们开始保守消费,客户减少或者取消订单;行业内,欧、美、日等工业车辆发展成熟的市场遭受重创,大幅减少了从发展中地区进口产品的需求;金砖四国除中国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外,其他国家本来就不太稳定的工业车辆市场遭受的打击甚至比发达地区还要严重。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期待着经济回暖。令我们担忧的是,又一个季度过去了,全球大部分地区工业车辆市场似乎并没有复苏的迹象,跌幅继续维持第一季度的水平。
在一片萧条的市场中,中国市场却生机勃勃。虽然截止今年8月份跌幅依然保持在19%,但是幅度明显收窄。2009年6、7月份,市场已经逐渐呈现升温迹象,月订单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1万台,2009年8月,市场首次呈现当月同比正增长,订单量突破11,000台。考虑到2008年第四季度较小的市场基数,中国工业车辆市场极有可能在2009年达到10万台的水平。环顾四周,我们为身在中国而感到欣慰。稳定的社会环境,适时调整的金融政策,4万亿拉动内需的举措,接连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切都在预示着经济在逐步复苏,进而拉动工业车辆需求。
欣慰之余,审视未来中国工业车辆发展方向,仍有许多令人担忧的因素。第一、内燃叉车比重常年占整体市场的80%左右,居高不下,不利于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第二、国内大大小小叉车厂家有上百家,经过金融危机调整后实力开始区分,强者恒强,弱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可能逐渐被淘汰或面临转型。即使是现在积极活跃在市场上的强者,其产能相加也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第三,国内需求在经济刺激计划下有所复苏,但是国际需求依然低迷,占企业很大一笔利润的出口业务近期仍然难有起色,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最早在中国市场建立生产基地的外资品牌,林德愿与所有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化“危”为“机”,共谋发展。
2025-05-07 15:37
2025-05-07 13:25
2025-05-07 13:24
2025-05-07 13:23
2025-05-07 13:22
2025-05-07 13:21
2025-05-07 13:19
2025-05-07 13:18
2025-05-07 13:17
2025-05-07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