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向新而行⑨丨张海源:攀登固态电池新高峰

2024-06-29 10:10 性质:转载 作者:天能电池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固态电池作为新兴的技术方向,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去年,天能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张海源牵头攻克正负极材料等5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511Wh/kg固态电池顺利通过...

固态电池作为新兴的技术方向,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去年,天能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张海源牵头攻克正负极材料等5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511Wh/kg固态电池顺利通过国家检测中心认证。“搞研发要有担当,要耐得住寂寞,有不服输的精神,还要与生产齐头并进,这样才能开发出符合批量生产的优秀方案。”张海源说。


重视创新研发,更重视产品落地

张海源,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领域是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历,从事新能源行业十余年。

为了寻找最佳方案,研发初期张海源从零开始做产业化探索,他常常实验室和生产线两头跑。

实验室和生产线是两种不同的体系,有时实验室电池做好了,产线没法复制,只能推倒重来,经过一遍遍试验,最终成功攻克了电解质三维互穿网络与无界面固态化、超高比容量复合正极材料以及多类型复合负极材料等核心技术。

张海源带动下,天能在固态电池领域快速发展,在国内取得5项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成果。

提升产品性能,解决“卡脖子”问题

当前,固态电池研发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跟随张海源的步伐,来到实验车间,进入前必须“全副武装”穿戴无尘服、面罩、鞋套等装备,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同时,每个人必须通过重要“关卡”空气淋浴,这个“空气淋浴”会旋转360°,最大化将全身尘粒拂去,把灰尘“一网打尽”,防止衣物绒毛磨损产品。

走进整洁的智能化生产线,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精准把控每道工序和品质,以及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

为了提升产品性能,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优秀案例,扎根试验无数次,完善方案几十次,测试过电池堆成一堆,最终开发出循环寿命长、充电时长短、安全性能高、材料技术新的首代固态电池。

助理工程师臧影说:“张博士耐心指导,手把手传授知识与技能,使我们更快成长。”

张海源说:“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一定要做好青年科研人员的培育工作。天能是培育创新的土壤,为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我们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组建研发团队和实验、检测基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测中心认证。”

发挥优势,拥抱更广阔应用场景

针对“低空经济”这一场景,天能开发了高能量密度、高倍率、航空、特种等固态电池,以满足无人机应用。对于固态电池来说,电池就是飞机上的发动机

相比液态电池,固态电池性能更优异。

张海源详细介绍:“固态电池拥有‘高安全、长续航、轻量化’等优势,电解质可代替或者部分代替液态电解液提高安全性,与此同时,它的能量密度更高,重量更轻,续航可提升2-3倍。”

固态电池前景广阔,未来天能将继续建立健全产业平台,丰富产品序列,拓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通讯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应用与发展。

“双碳”目标下,天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耕主业,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铅锂氢钠”多技术路线,将绿色基因植入新能源产业发展,多项技术突破填补行业空白。

天能集团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浙江长兴,主要以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制造为主,集新能源镍氢、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再生铅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新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绿色动力能源制造商。

集团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行业地位优势明显。于2007年6月11日,以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00819.KH)。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20余家国内全资子公司,三家境外公司,年产值超过350亿元,员工近2万余名的大型国际化集团公司。集团分别在浙、苏、皖、豫四省建有七大生产基地。并形成了以浙江长兴基地为核心,以江苏沭阳、安徽芜湖、安徽界首、河南濮阳基地为辅翼的强势产业布局。

天能集团江苏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沭阳经济开发区天能工业园,由天能集团投资兴建,专业设计研发、制造生产叉车用管式电池、游览车用管式电池、太阳能风能用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池等各种类型产品。一二期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主厂房及技术中心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目前公司有员工6000多人,日产电池10万只。天能江苏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动车用蓄电池生产基地。公司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力量,拥有中高级技术人才逾百人,拥有国内外专利、种类科技成果数十项,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三期工程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投资5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叉车/高尔夫车/游览车用管式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项目引进先进的进口设备,包括德国哈迪(HADI)生产线、爱立许(EIRICH)真空和膏机、因巴泰克(Inbatec)酸循环设备,采用欧洲先进的电池制造工艺,保证产品的高性能,使产品具有长寿命、高容量、少维护、安全可靠性等特性。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