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弘扬劳模精神 建功伟大时代】用叉车摞起十层高脚杯的“工匠”劳模——江涛

2019-05-06 10:13 性质:转载 作者:威海工会在线 来源:威海工会在线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江涛的师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新能告诉我们,叉车一般是在夏天的时候练,夏天是一个淡季,天一般都是特别热,江涛都是每天都是坚持在岗位上练习,练这个叉车这个台子都要搬道具,全部是他自己一手就干了。

  在江涛看来,枕木装船是最为考验技术的一项任务了。枕木的船内码垛作业要求严格,枕木间不能留有缝隙,船舱壁跟货物要紧贴,有时候仅仅因为一厘米的误差就要全部翻工。

  根据设计的图纸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间,基本上一丝缝隙都不能有,难就难在一丝缝隙都不能有,而且它是水泥浇筑的,一碰就容易破损,不能碰也不能挤,要做到严丝合缝。这就对叉车驾驶员的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稳、准、快、巧”四字技术要求,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公司的创新工作室在这方面总结了一套经验做法,保证了枕木作业的进度。相比第1次枕木作业,我们往后的枕木作业时间上缩短了至少一倍,货损率也降了一倍,第1次做的不太理想,货损率与作业进度都不是很理想,但是现在我们可以了 现在就是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江涛说。

  江涛所说的创新工作室指的是2014年公司成立的杨新能劳模创新工作室。

  江涛作为工作室骨干成员之一,自工作室成立之初,就积极投入到技术探索中。

  在平日工作中,江涛平时也特别注意操作手法、工艺流程或者是同事们有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改进,哪些好的地方值得推广,交给创新工作室进行总结,制定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有很多新的工作方法都是江涛想出来的.同事们按照他的方法练习,技术提升很快。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