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为何缺乏老字号?
中国数千年来是一个农耕文明,历来就不待见商人。“无商不奸”是对商人本质的定义。重农轻商的文化自古就深入骨髓。春秋时期,管仲变法称“民有四业,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在盛唐,民间工商业者被视为“杂类”、“杂流”、“贱类”。而商人真正可以从事仕途获得地位升迁的可记载的历史,是从明朝开始的。
中国百年老店之所以稀少,正是跟我们的文明,正如上所述这个文明的粉丝们自行所认同的生活制度、遵守的文化规则和奉行的思想信仰无不关联。中国重农轻商根深蒂固,周期性的王朝更替造成的生态和人文灾难。这些灾难产生流民,流民失去住所也失去可耕种的土地而背井离乡。因此,流民从迁徙-暴动-起义到稳定、固守家园是和国家周期性地从短暂的分裂走向大统一交织在一起的。继而王朝再分裂再统一,如此循环往复约300年一个轮回。农耕文明之本质是定居、是固守,看天吃饭并和土常年地打交道。盛世时土地的增加赶不上人口增加,因而在乱世中通过战争来减灭人口以恢复土地承载其相应的人口数量而达到平衡,这也成了几千年来中国人不可抗拒的宿命。
农耕文明的载体是土地,耕者在土地上的产出除交作皇粮国税外别无他物所换。纵然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过辉煌的海外贸易,产生过富可敌国的商贾,但最终没有形成现代商业文明,更不用说产生数目客观的“老字号”。当西方之地理大发现后,游牧文明的后裔走向海洋,开启人类大航海的商业文明时代。在之后的200年多年间,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使得商业贸易进入极盛时期。此时,中国的“老字号”开始出萌芽和出现。也正是那个时候,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老字号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
中国人最早成立公司的是一帮在南洋谋生的移民。明末清初,福建农村的一些帮会组织来到印尼最先成立“聚胜公司”。后来,在1700年又在婆罗洲(今印尼西加里曼丹)建立了“兰芳公司”。1855年,“兰芳公司”遭遇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而覆灭。中国起初的“公司”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帮会色彩,直到鸦片战争后才真正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公司。事实上,中国正式激情投入西方主霸的现代世界贸易体系的洪流,从时间上看是从1979年邓公改革开放为伊始。彼时,公司才如潮涌一般井喷而出。
如此说来,正如上面所讲。中国农耕文明的本质及其周期性王朝更替轮回、较迟步入近代工业社会、再加上中国天然的地理环境使然。以上三大因数构成了在中国历史上难以出现所谓“老字号”和“百年公司”的真正原因。
中国现代商人在本质上是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小富即安后则大多不管公司的死活,因此难以长存。相反,当今由国家主导的公司(比如央企)竖立了相对经久不衰的“老字号”的一面旗帜。
4、为何公司只能阶段性的存在?“小而美”的公司相反可以相对长久?
公司只能阶段性的风光一时。依鄙人之愚见,任何企业想长存都是一厢情愿痴人说梦。在人类商业历史的洪流中,能够所谓长存的公司如同镜中月水中花,仅仅是阶段性的精彩,大都随波逐流而湮没无闻。
这里,在下要讲讲为何“公司”作为近代人类文明的一个新鲜事物,是不可能长存或者难以长存。公司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一波一波的被反复取代。是因为公司的本质以逐利使然,是利己的。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宗教则相反。宗教不求世俗之短暂名利,着重利他的去解决人类精神的空虚和思想的贫乏反而能长存。
往往快速成长的大公司离关门的时间更快。最近几十年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那些大名鼎鼎的公司总是快速膨胀若积云,消失若闪电。
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司难以长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从近代以来,人类打开了“科技”这个潘多拉盒子。科技更迭太快,一个公司要活下去必须无休止的去创新,挖空心思的去领先对手。可是,只要稍微把握不慎,就功亏一篑覆水难收,最后以关门收场。
为什么说“小而美”的公司反而可以相对长久?使因为这样的公司没有激进而空洞的目标,往往潜伏而不被对手注意,大都以时间换空间做持久战,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在某个小的领域做漫长的经营,最终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和霸主。这样的公司,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方的日本最为多见。这些作坊和小公司,大多涉及食品和饮料,大都利用地域优势形成自己几百年来如一日的风格,形成标志性的的文化。这些所谓的“老字号”和公司,大都远离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而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本的金刚组之所以超级长存,是因为攀上了几千年不到的皇室,还扯起了宗教幌子,这恐怕是全球独一无二的长存公司。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2 14:24
2025-04-01 10:46
2025-04-01 09:30
2025-03-29 08:40
2025-03-23 08:32
2025-03-18 13:57
2025-03-13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