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责任重于泰山 徐工消防以品质铸丰碑开启新征程

2017-08-28 07:38 性质:转载 作者:路面机械网 来源:路面机械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2017年8月25日,距离第十七届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正式开幕仅仅11天之际,装饰一新的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消...
  2017年8月25日,距离第十七届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正式开幕仅仅11天之际,装饰一新的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消防)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由新华社、中国工业报、路面机械网等组成的媒体采访团,目的是了解徐工消防为参加第十七届北京国际消防展所做的筹备情况,全面展示徐工做大做优做强消防产业的雄心和抱负。


媒体记者参观徐工消防生产工厂及总装车间

  本次专题采访活动的主题是“徐工消防,美好世界的守护者”,采访团一行受到了徐工消防上下的热情接待,媒体记者们深入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与徐工消防的领导们展开零距离面对面的深入沟通与交流,力图真实地反映徐工消防近年来的改革成果,揭示徐工消防背后的成长秘密。经过一整天紧张的采访,多场深入细致的沟通与交流,徐工消防——这个以往有些神秘的企业在记者头脑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徐工消防—精心打造民族品牌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前身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消防车事业部,是徐工集团旗下全资二级子公司,于2016年2月14日正式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特种改装车辆及配件、消防车及配件、升降工作平台及配件的技术研发等,是国内研发、生产、销售特种消防车及高空作业平台的专业化制造企业,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登高安全作业成套化解决方案。

干净整洁的徐工消防总装生产车间
  作为国内举升类消防车辆的龙头生产企业,依托徐工集团强大的研发和制造实力,徐工消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具备年生产各类消防车辆500余台套的能力,高空作业平台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余台套,成为国内消防市场中的佼佼者。
  在徐工消防党委副书记许涛的带领下,媒体组一行首先参观了徐工消防总装生产车间,现代化的厂房、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及各种先进的设备让媒体记者们看后赞叹不已。在总装生产车间,一辆辆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消防车辆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和调试,在验证合格后即将奔赴新的战场。

正在组装的徐工消防车辆
  在这个英雄的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曾多次创造行业纪录。1995年,徐工消防成功推出亚洲第一高CDZ53米登高平台消防车,拉开国内举高类消防车产品快速发展的序幕。2008年,公司率先推出首台GKS28臂架式高空作业平台,开启高空安全作业新征程。依托先进的臂架工程机械自主研发能力,徐工举高类消防车屡次刷新亚洲及世界最高记录,截至目前,DG100、JP80仍是“亚洲第一高”、“世界第一高”的保持者。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徐工消防的两大产品门类基本拓展齐全,形成特种消防车四大系列、近60款产品;高空作业平台三大系列、近30款产品。
  在第十七届北京国际消防车展上,徐工消防将携带11款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V5系列产品盛装参展,室外展出面积达到1200多平方米,是国内参展面积最大,展出品种最丰富的消防企业之一,包括三款登高类产品,两款云梯类产品,三款举高类产品等,均代表了当前国内消防市场最高研发水平。
以技术为根—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观结束后,随即进入媒体记者现场提问环节。徐州消防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前进与媒体记者现场互动交流,相谈甚欢。他从徐工消防当前面临的竞争格局开始谈起,详细阐述了徐工消防的“十三五”规划及未来发展目标,使记者们对徐工消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前进
  李总就任徐工消防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寄托了徐工集团领导大力发展消防产业的殷切希望。当时徐工消防刚刚从徐工重型机械公司剥离出来,各项制度还不太完善,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消防事业的机遇期,面对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复杂竞争格局,李总感觉肩头责任重大。
  当有记者问及刚担任徐工消防一把手时面临怎样的局面时,李总深有感触地说,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还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消防是一项涉及民生安全的工程,不容许出任何问题。徐工消防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要想壮大消防产业,最终依靠的还是技术。当时正值国五产品切换高峰期,李总敏锐地觉得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国五产品切换上必须要有所突破,特别是在产品的性能上要有较大提升。正是本着这个信念,李总立即带领公司技术人员投入到国五产品的更新换代研发之中。经过一年半艰苦细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国五产品的设计开发。共开发各类国五产品32款,大大满足了市场需求。
  在李总看来,消防设备的生产工序复杂,周期长,难点多,产品设计必须坚持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方针。他指出,生产一辆消防车光材料就有几百种,许多还是特殊材料,不坚持模块化、标准化的方针,制造成本会成倍增加,工期也会大大延长,这对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所面临的第二个难点则是市场开拓。我国消防市场虽说潜力巨大,但同样竞争激烈。与其他工程机械有所不同的是,消防设备市场主要依靠政府采购,采取招投标形式,单靠个人的力量难度较大。要想拓展新兴市场,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徐工消防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距离国际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徐工消防设备已出口东南亚、中亚、非洲等近20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成为李总当前思考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复杂命题,李总给出了三条对策:一是加快海外营销团队建设,组建海外营销队伍;二是借助徐工集团已有的海外营销渠道,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三是采取海外联合办厂等方式快速拓展海外市场。李总向我们解释道,在中东、中亚等地区有一些优质客户,他们以前从事过消防产业,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有些甚至有自己的工厂,如果能联合他们一起发展对双方都有利。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