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创新企业谈创新——首届中国工业车辆创新奖获奖及入围企业大家谈

2017-01-03 14:46 性质:转载 来源:中国储运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首届中国工业车辆创新奖内资品牌铜奖获奖企业 中力

  这次,由中国工业车辆分会发起的CITIA(China Industrial Trucks InnovationAward)评选活动,我们带来的产品的1.5吨超小型轻量化搬运车,也就是我们的中力小金刚,在此次评选活动中获得铜奖。在2012年,小金刚也获得了全球工业产品设计最高奖——红点奖,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力人骄傲的。

  2011年之前,工厂随处可见工人拉着手搬车(俗称“地牛”)在搬运货物,看起来方便、快捷还省力,但是事实是这样吗?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操作手搬车,一定需要有很大的拉力和技巧才可以让手搬车乖乖听话的搬运货物。

  所以中力公司一直在思考,客户们只能选择大而省力的大型搬运车或者选择小巧却相对来说更加费力的手搬车,我们难道没有小而更加省力的搬运车吗?但是当年的市场上普遍能见到的叉车中,唯独没有小型电动搬运车。中力的团队通过走访各种不同行业,不同仓库类型的客户,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多次调查之后发现,外形小巧、使用轻便又能满足搬运需要的电动搬运车是一个市场盲点。所以在2007年下半年,中力总结了大量的数据之后,讨论出一个初步设计方案,从此就展开了小金刚的设计研发。

  尽管小金刚的研发是弥补市场盲区,但是机遇也同样意味着挑战,中力公司没有前车之鉴,只能另辟蹊径。当时整个工业车辆行业内,各类厂家都是使用交流系统,交流电机、交流控制器,或者是串励、他励的控制器和电机,这些不能满足小金刚产品的要求,所以研发团队通过不断的测试和研究,搭建了现在所使用的直流永磁系统,而现在小金刚在使用的控制器,最初也不是普遍使用在工业车辆行业内的,这种控制器被常用在一些民用代步工具当中,比如电动轮椅。但是这种控制器的性能并达不到小金刚所需要的要求,经过中力设计师和科技室的很多的技术改进,把功率功能做了提升,将这种民用控制器升级为现在常见的工业控制器。同样的还有小金刚的电机,电机也是通过民用电机改造,通过改造设计内部结构、加强功率、提升扭力等将民用电机改造成符合小金刚需求的工业电机。

  “小!再小一点!更小一些!”这是当时中力公司开始研究设计时最主要的突破方向。在CLASSⅢ与CLASSⅣ之间寻找平衡点,用最小的体型去省力、稳定的搬运最多的货物,这就是小金刚存在的意义!2011年,第一代小金刚诞生在中力公司安吉工厂!通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两百多次模拟实验,三十多个设计方案,十多个专利,中力小金刚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日出。

  小金刚车身够小巧,重心够稳定,外形更协调,转向力更轻巧,实用性足够强,体验感足够好,它与手搬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小金刚更加稳定、省力的搬运货物,而手搬车对操作环境和操作员有所要求,需要平稳的路面,需要工人有足够的力气去拉动货物,在上坡时,满载的小金刚也可以单人操作,而满载的手搬车却难以单人完成作业,小金刚满载空载的连续工作时效长达6小时,可以满足一天的搬运工作。

  2012年,我们设计师刘元伟申请德国红点奖,大奖宣布后,外媒的大肆报道,用户之间的口口相传,让小金刚的销量节节攀升,我们收获了大批的忠实客户,海内外很多使用电动仓储设备的公司都对小金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像可口可乐美国总部、百事公司美国总部等等公司均定制MINI系列产品。中力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为更适应市场需求,整个团队积极的投入到研究产品的升级和改造,现在第二代小金刚已经问世,并获得众多客户的好评。

  首届中国工业车辆创新奖内资品牌铜奖获奖企业 杭叉

  智能工业车辆(AGV)的发展前景我们一直就很看好。几年前我们就在做AGV产品的研发,最初是我们自己工厂内部自动化物料搬运的技术改造时需要用AGV,就利用我们已有的叉车研发、制造技术结合自动导航和驱动控制技术研发出我们的AGV产品,因此,我们研发的AGV产品更贴近我的叉车用户。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堆垛系列AGV、平衡重式叉车AGV系列、前移式叉车系列AGV、牵引车系列AGV及单、双陀轮平板系列AGV等产品。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自动化物流就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整个工业制造领域会越来越需要这种设备,相信我们的AGV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

  从研发的角度来说,我们研发的AGV产品,定位于重载和工业制造领域,将以激光引导为主,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比较高端的。我们在AGV这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当中,坚持了自主创新品牌的建设,开展了车辆自主导航技术、运动控制技术、集群调度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

  对于新能源叉车,是未来的方向,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内燃叉车的成本本身也是在上升,相对而言,电动车辆的成本就会跟内燃车的逐渐接近。同时随着作业环境的要求,电动叉车是更适用室内作业的。实际上几年以前我们就对电动叉车在未来的发展已经很看好,三年以前我们就做了一个五万台新能源电动工业车辆项目,预计明年年底我们就会整个投产运行。

  我们同样也注重现在内燃叉车的发展,内燃叉车以内燃机为动力,功率强劲、适用范围广,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内燃叉车的销量仍占叉车销量的一半以上,中国市场目前仍占70%左右。国内叉车生产企业每年均有10%以上的内燃叉车销往欧、美等国家。但欧盟各种限令不断颁布实施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跟国际先进技术接轨,适时地推出新产品。在2016年的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 ASIA)上,我们在传统内燃叉车的基础上,推出X系列叉车,这款叉车搭载了博世柴油共轨技术发动机,实现压力建立和喷射过程的分离,从而使控制过程更具有柔性,能更准确地实现小油量的精确控制,更好地实现多次喷射。在设计液压系统时通过多途径地考虑降低系统的功率损失,比如通过系统压力的调整及负荷传感技术的应用,避免出现系统的总效率下降、油温升高、油液变质而导致的叉车故障。在安全方面我们通过运用电子技术,叉车智能化模块和物联网技术,使叉车的安全性像人脑一样,有了智能化。其实这款叉车就是为了满足现阶段的各项要求,包括国三排放标准,以这个先进性为设计理念而开发出来的,所以无论从排放、噪音、安全性、舒适性、作业效率等方面,都相比以往的传统叉车有了质的提升。

  首届中国工业车辆创新奖内资品牌入围企业 诺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

  诺力机械始终跟踪市场前沿技术,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公司技术研发体系,始终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多层次技术人才这些方式使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诺力机械研究院,实施现有产品线完善和未来创新产品研发两条主线,双轮驱动,研发产品涵盖工业车辆,高空作业平台,自动停车库,智能化及无人驾驶AGV等领域。我们的研发重点就是自主创新,在现有产品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优化产品结构和功能。诺力机械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不断创新,每年都不惜代价投入自主研发,组建了包括德国专家在内的行业一流研发团队,目前已拥有163项专利,其中包含17项发明专利及国际PTC专利。特别是在车辆自动导引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液压控制技术等方面掌握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技术优势。所以我们一直在依靠已有的基础技术平台,本着专业化发展的经营理念,在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的同时,进行新项目的规划与研发。生产的工业车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以技术研发为中心,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的技术创新机制。所以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新产品的持续开发,就不可能在整个市场上、在行业内形成优势。

  诺力有一个目标,就是从单纯的工业车辆制造企业发展成一个仓储物流系统集成商,一站式解决客户的需求。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利用好资本市场。

  诺力在上市一年多就开始布局大物流系统。最近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秀企业中鼎的收购合作已经过会,为我们从主机厂转变成一个大仓储大物流的系统集成商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我们的产品协同性会更好,更具有竞争力,这也符合现在的仓储物流的发展。在目前智能制造大环境下,企业ERP,MES,WMS这样的信息化系统需要集成,同时信息化软件系统也需要和车辆,堆垛机等仓储物流硬件进行集成。所以从以前我们提供工业车辆,到今后我们能够提供整体化的物流仓储的系统解决方案,我们有非常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市场空间。我们同行业的很多企业也都在做这件事情。诺力会在进一步增加电动工业车辆优势的同时逐渐完善系统集成和协同能力,争取在行业内率先完成大物流的布局。

  诺力机械研发“物流机器人”

  从产品制造商向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我们已经和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开展智能化、无人化仓储物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同时,一个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化工厂也已经在建设中,用来推进AGV自动导引技术的产业化。

  如今迈入工业4.0时代,诺力正准备在物流机器人产业闯出一片新天地,我们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公司和上海交大最新联合研发的AGV自动导引车。通过程序智能控制和激光导引,车子灵活精准地穿梭在货架之间,取货、搬运、堆货一气呵成,实现了完全无人驾驶。不仅如此,经过测算,AGV自动导引车还能让货架之间的巷道宽度减小一半、工作效率提高一倍。

  目前,我们的自主研发的AGV自动导引车和集成化仓储方案,已经开始进入国内大型家电、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等生产企业。而在此之前,AGV核心技术大多还掌握在西欧国家和日本手里。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